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巡查制度不科學是文物被盜主因

巡查制度不科學是文物被盜主因

日期:2016/12/14 11:49: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陵園內文物被盜的原因主要是,近年來文物拍賣價格一再飙升,導致一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險。其次,清東陵面積達48平方公裡,監管難度較大。最後,巡查制度不夠科學,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巡查間隙時間作案。     ——清東陵保護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     2015年10月末,清東陵景妃園寢溫僖貴妃墓被盜,丟失文物12件。而僅僅7個月後,昭西陵隆恩殿台基護欄柱頭再遭盜竊,文物至今下落不明。國家文物局就此問題兩次約談唐山市、遵化市政府及清東陵管委會。     為何清東陵連發被盜案件?近日,京華時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部分陵園安全措施簡陋,安保力量不足,警衛對保護工作力不從心。     1貴妃墓文物被盜警衛報警險被砍     警衛在陵園內巡查,通過手電筒的光線,他發現西側牆面上有一部梯子,隨即報警。盜墓賊見狀拎著大砍刀追來,警衛所幸逃脫,撿了條命。     7月28日中午,記者來到河北省遵化市西北約30公裡處的清東陵,而此前被盜的景妃園寢位於清東陵北部。     對於去年10月31日景妃園寢內文物被盜事件,警衛高先生回憶道,那是9人組成的盜墓團伙所為。其中,有三個人隱藏在陵園外圍專門監視安保人員的動向,並摸清了警衛進出陵園的時間點和運動規律,“我們是按照陵園裡設置的巡查點打卡進行巡邏的,什麼時候進園,什麼時候出來,什麼路線,人家早就摸透了。”     “盜墓賊從西邊爬牆進來,他們在暗處,我們在明處,晚上挖完了恢復原樣,我們就是從旁邊過都發現不了”,盜墓賊還利用了陵園西側的變電站,使用電動機械打洞,並且用棉被罩在外層消音,“每天晚上干兩個小時,天剛亮就撤,在園區外面根本聽不見。”     提起發現盜墓賊的過程,高先生仍然心有余悸,直言“撿了條命”。     在10月31日凌晨4點左右,與高先生換班工作的另一名警衛在陵園內巡查。通過手電筒的光線,他發現西側牆面上有一部梯子,隨即報警。     就在這一過程中,盜墓賊也發現了這名警衛,“盜墓賊還拎著大砍刀追他,警衛幸虧及時從陵園裡跑出來了,否則肯定得讓人家弄死,算是撿了條命。”     在今年1月出版的《康熙帝陵歷史之謎》一書中,作者披露了景妃園寢被盜的一些細節。根據現場圖片顯示,盜墓者使用的作案工具包括對講機、防毒面具、高筒水靴、潛水泵、電纜等,並利用電動切割工具在地面打了1米多深的洞,然後將盜洞橫向通往地宮,打通地宮石壁,利用潛水泵將地宮積水抽走,從而偷走文物。     如今,遭破壞的陵寢已經被重新修繕封閉。     2昭西陵丟失柱頭兩個多月未找回     被盜柱頭屬於殘件,之前已經發生斷裂,後來通過人工與石柱進行了粘合,盜賊沿著之前粘合的縫隙把柱頭弄了下來。     景妃園寢是幸運的。在盜墓案發生7天後,溫僖貴妃墓中被盜的12件絲織品和部分金質殘件文物被追回,8名涉案人員歸案,仍有1人在逃。     然而,就在此案發生不到7個月後,昭西陵隆恩殿台基護欄柱頭又被人盜走。     7月28日下午,記者看到,其南側護欄東起第二個欄桿柱頭已經不見了蹤影,只留下了新鮮的斷茬。     昭西陵現場管理人員說,該陵屬於清東陵中半開放狀態的景點,在雨季期間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部分建築正在加固過程中。由於該陵墓規模不大,因此游客相對較少。     在今年5月17日下午4點多,工作人員在值班巡查過程中發現隆恩殿台基上的一個柱頭丟失,立即報案,並對案發現場進行保護。     工作人員回憶,被盜柱頭屬於殘件,之前已經發生斷裂,後來通過人工與石柱進行了粘合,“盜賊就是沿著之前粘合的縫隙把柱頭弄了下來,現在斷口上還殘留著膠水的痕跡,很明顯。”昭西陵在1992年之前還處於無人管護的狀態,附近百姓可以隨意進出陵園,不少建築遭到了破壞。後來,相關部門從民間收集部分陵墓構件,並對損毀處進行了修復。     “這個柱頭被盜的時間可能是在夜間”,工作人員說,在被盜事件發生前,夜裡看守陵園的工作人員只有兩三名,外加警犬,沒有攝像頭。現在,該處白天負責管護的工作人員有10多人,“夜裡負責看護的工作人員也增加到了七八人,裡面裝上了4個高清監控攝像頭,可以覆蓋整個文物區域”。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丟失2個多月的柱頭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3面對高科技盜墓警衛直言“沒招”     警衛的工作就是在陵園內外轉悠,園區任何人不得入內。現在白天巡查12遍,晚上18遍,夜晚基本連屋子都不能回。     為何清東陵在短時間內連發盜竊案件?     7月27日晚上10點,記者來到景妃園寢東側約一公裡處的雙妃園寢,發現陵園周圍在夜間沒有任何照明設施。見到有人接近,陵園南側大門處突然出現了手電筒的光亮。緊接著,兩名著便裝的警衛向記者車輛方向走來,並目送車輛離開。     景妃園寢警衛高先生說,這幾乎就是他們日常工作的常態,“我們的工作就是在陵園內外轉悠,園區任何人不得入內”,一般情況下,這裡只有園區管理中心的正式員工,或是周圍的村民。     景妃園寢警衛休息室,除了一張大床,一台電視機和一個監控顯示屏外,幾乎沒有其他設施,“這大熱天也沒有裝個空調,那個電扇還是我們自己買的呢。”     去年10月景陵妃園寢被盜時,安保力量全天只有一個人,而且是24小時一換班,“園區裡上萬平米的面積,裡面49個寶頂,夜裡就算進來20個人也很難發現,再說大晚上陵園裡陰森得很,一個人進去巡查,心裡多少也有點兒害怕。”     被盜事件發生之後,園區管理方在陵園內加裝了6個監控攝像頭,警衛數量也由每天1人增加到2人。每天晚上,園區裡要有一個人看守,園區外還要有一個人,“白天巡查12遍,晚上18遍,晚上基本連屋子都不能回,據說還要增加人,但是現在還沒到位。”     高先生坦言,面對擁有高科技手段的專業盜墓團伙,“那真是一點招都沒有”。在他看來,對於文物失竊警衛們不應承擔責任,因為警衛人員數量完全無法滿足安保工作的需要。     4文物局兩次約談直指管護問題多     國家文物局指出,管護部門存在追究不到位,敷衍了事,避重就輕,未找到問題根源,沒有建立完善相關安全責任體系等諸多問題。     據了解,去年清東陵景妃園寢溫僖貴妃墓被盜後,國家文物局於2016年1月13日約談了唐山市、遵化市人民政府及清東陵管委會,要求其解決清東陵屬地政府和管理機構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等問題,並盡快組織對被盜文物采取必要的科學保護措施。唐山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也承諾,將按照約談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舉一反三,防止類似案件再次發生。     然而,就在本次約談4個月後,又發生了昭西陵隆恩殿台基護欄柱頭遭盜竊事件。7月25日,國家文物局再次約談上述管護部門,指出連續的文物被盜事件反映了管護部門在落實整改工作中存在追究不到位,敷衍了事,避重就輕,未找到問題根源,沒有形成有效打擊和防范文物犯罪的措施,沒有建立完善相關安全責任體系等諸多問題。     對此,唐山市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再次承諾,將從思想上、體制上、管理上深刻認識並做好文物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清東陵文物保護安全管理水平。     針對以上問題,清東陵保護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於7月3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陵園內文物屢次被盜的原因主要是,近年來文物拍賣價格一再飙升,導致一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險。其次,清東陵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本身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保護區主景區面積達48平方公裡,分布著14座清代帝、後、妃陵寢、500余座單體文物建築,文物安保任務十分繁重,監管難度較大。最後,管護部門的文物保護巡查制度不夠科學,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巡查間隙時間作案。     該負責人表示,將在短期內健全警衛巡查制度,同時,將進一步加強人防、犬防和技防力量。 (來源:京華時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