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民營資本試水文物保護 鹽商豪宅將復原
日期:2016/12/14 11:07:0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近日,位於自貢市貢井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貢井胡氏民居的搶救性維修工作正式啟動。與以往的文物保護維修不同,此次維修已確定引入3000萬元民營資本進行修繕,這也是自貢市首次嘗試“引入民營資本保護文物”的文保新模式。
貢井胡氏民居,又稱胡慎怡堂,系清代晚期自貢大鹽商胡元海的私人住宅。胡慎怡堂自1850年開始修建,後經過數次改建、擴建,至1905年最終建成,歷時55年,總占地約2萬平方米。2012年7月,胡慎怡堂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後來因為多種原因,這座曾經氣派恢宏的鹽商豪宅,已經僅剩殘垣斷壁,亟待修繕和保護。
為何出資修文物?鹽都公司董事長塗建軍稱,有出於社會責任感考慮,也有公司戰略布局考慮。他說,公司主要從事健康養老產業,去年底,公司在考察中發現了胡慎怡堂,了解到其破敗卻又無力維修的情況後,公司提出一個思路:找到一個契合點,既能實現胡慎怡堂的保護修繕,又能在投入資金後實現經濟效益。
經多次協商,鹽都公司與久大公司達成一致:由鹽都公司預算出資3000萬元,分兩年三期對胡慎怡堂進行修繕;鹽都公司對同為久大公司閒置資產且與胡慎怡堂相鄰的辦公樓加以科學利用,建設“鹽商居家生活體驗館及生態養老中心”,並在規定期限內負責管理使用。
今年2月底,方案得到自貢市文保部門批准。今年3月16日,雙方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啟動胡慎怡堂的搶救性維修保護工作。
塗建軍介紹,對於胡慎怡堂的修繕工作,公司將嚴格按照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請有文物保護工程資質的單位承擔施工工作,並接受文保部門的指導和監督。目前,招投標工作已經有序開展。
自貢市貢井區文管所所長李玉介紹,近年來,我國的文物保護領域已經開始探討“引入社會力量、社會資金對文物實施保護”的新模式。如果按照以往的保護方式,僅靠專項資金和產權方自主保護,許多文物或將面臨更為嚴重的損毀。如果引入民營資本修繕文物,不僅能讓文物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還可以讓其得到科學利用,發揮文物的傳承價值。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