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的房間布置也比較固定一般由正房耳房廂房後罩房
日期:2016/12/15 1:35: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北京四合院的房間布置也比較固定,一般由正房、耳房、廂房、後罩房及倒座房組成。中國傳統青瓦民居的布局一般都具有鮮明的軸向,中軸對稱,左右平衡,對外封閉,對內向心,方方正正,經過長期的發展、沿襲、傳播,四合院最終成為中國居民中正規、普通的一種基本模式,並且還與棋盤式街道網絡格局有著內在聯系。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處地位最高,正房的開間、進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於其他房間。正房的開間一般為三間,中間為祖堂,東側往往住祖父母,西側住父母。這種尊左的習俗,也反映在廂房上,東廂房住大兒子、三兒子。西廂房住二兒子、四兒子。
如果將正房比喻為人的臉部,那麼,耳房就象人的雙耳。兩側耳房有各有一間的,稱為“明三暗五”,各有兩間的,稱為“明三暗七”。耳房前面正對的是東西廂房的北山牆,耳房前恰好形成一對小院子,一些文人也將書房設在耳房,是極好的讀書環境。後罩房位於院子的最北端,而院子最南端的一排門朝北的房間,被稱為倒座房。倒座房最東為私塾,依次為門房或男僕居室、大門、會客間,最西邊是廁所。而牆面頂棚都用白紙裱糊,窗子是支摘窗,窗子的棂格並不復雜,窗花是最好的裝飾品。北京的窗花當年為紅毛邊紙剪刻,透底的地方完全镂空,貼在窗子的白紙上,頗為精美。北京四合院中,有一個極富裝飾的地方,這便是垂花門樓,也稱中門。垂花門是院落中間的一個門,即民間所說的“一宅分為兩院”。它將四合院的院落分為裡外兩個部分。裡面一部分為正方形院落,而外面一部分分為一東西長、南北狹的長條形院落。垂花門內是正房與東西廂房,垂花門外是倒座房。
做成吊瓜的形式,有圓有方,而兩頭不落地的檐柱之間,全是镂空的磚雕和木雕裝飾,也飾以艷麗的色彩。正因為如此,才被人們稱為垂花門。從外面看中門只是一個不大的門,但進到裡面才會感到這門樓屋頂下的空間也有一個小房間那麼大。 由六扇或八扇組成。屏門漆成綠色,或在綠地上撒金。人們還常在中間的門扇上各寫一字,連起來為一句四字橫幅,如:“福祿壽禧”、“四季平安”、“中正和平”等。兩層門之間是一個較大的左右兩側開敞的空間,左右兩側通往游廊。位於中門後部的屏門平日是不打開的,這樣,垂花門打開後,在前院的人看不到青瓦內院的情況,只有重要客人來訪時,才打開屏門,另外,屏門的拆卸也十分方便,家中遇到紅白喜事,只要拆下屏門,花轎、棺椁等都可以方便出入。
東西廂房向北然後拐彎通向正房的是窩角廊;東西廂房和正房前都有檐廊,與抄手廊和窩角廊相連,形成一個合字,人們可以在走廊裡走一圈而不用擔心雨天被淋濕;還有一種走廊是縱深或橫向的,用來連接兩個以上的院落。北京四合院中最常見的影壁是一面獨立的牆體,這叫獨立影壁。獨立影壁的下部常常設須彌座,頂部是屋頂,牆體的中部叫做影壁心。其青瓦花紋圖案有多種變化,磚雕花色有鉤子蓮、鳳凰牡丹、荷葉蓮花、松竹梅等。影壁牆,南方人稱為照壁,古代稱為“蕭牆”,因而有“禍起蕭牆”之說。舊時人們認為自己的住宅中,不斷有鬼來訪。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許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進宅子,就要給自己帶來災禍。如果有影壁的話,鬼看到自己的影子,會被嚇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