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鄭華陽故城考古:發現戰國時完整城防體系
日期:2016/12/15 15:14:40   編輯:古代建築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對華陽故城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新發現戰國時期護城河、防御牆、城壕、防衛坑等大型城防設施遺跡,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和古代軍事戰爭史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華陽故城位於河南省新鄭市郭店鎮華陽寨村,1986年被公布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華陽故城是戰國時期韓國的北部門戶和軍事重鎮,公元前273年著名的華陽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此次考古發現證明,華陽城的修建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城防設施比較簡陋單薄,由城牆、城壕組成;後期是將城壕填平重新規劃,營建了由城牆、馬面、防衛坑、防御牆、護城河組成的城高池深、配套嚴密的城防體系。
主持考古發掘工作的索全星副研究員說,華陽之戰發生在華陽城前期,當時趙魏聯軍攻占了韓國華陽城,韓國向秦國求救,秦大將白起率兵救援,最終打敗了趙魏聯軍,趙魏聯軍付出了15萬將士的生命。華陽之戰後,韓國對華陽城重新規劃,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營建了當時最先進的城防體系。
城防體系上保存下來的種種遺跡印證了華陽之戰的慘烈,在城壕第二層發現的大量箭镞、箭桿,正是這場戰爭的遺物;而城壕上層的燒土塊堆積說明,敵對占領者對城內的冶煉作坊進行了毀滅性破壞。
索全星介紹,此次發現的防御牆是東周城址考古的首次發現。在中原地區,東周古城一般利用城牆轉折收縮進行防御,僅韓國都城使用了馬面(城牆附屬防御設施)。華陽故城雖然仍有東周城址轉折收縮的遺風,但在四面城牆及城角加築了馬面,數量達10個之多,是目前所知最早全方位配置馬面的一座古城,也是當時城防體系最完備的中原戰城。
“在秦王朝統一中國的戰爭中,城高池深、強弓勁弩的韓國於公元前230年第一個被吞並而成為秦國的郡縣,華陽城從此成為久遠的歷史記憶。”索全星說。
此次考古還對華陽故城及周圍環境進行了全面考古調查,發現了豐富的仰韶、龍山文化遺存,以及大量商代二裡崗時期和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