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揚州考古重大發現:戰國木構涵洞鎖定楚廣陵城

揚州考古重大發現:戰國木構涵洞鎖定楚廣陵城

日期:2016/12/15 15:15:15      編輯:古代建築

圖片來自揚州網

  今年9月29日,揚州將舉行建城2500周年城慶日活動。在這個舉世矚目的歷史時刻來臨之前,昨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聯合發布《揚州蜀岡古城址的木構及其他遺存》考古論證結果,為2500周年城慶獻上一份厚禮——根據確切的考古證據,戰國時期楚廣陵城已找到!

  這一結論的意義在於,這是首次發現戰國楚廣陵城相關遺址,它在印證《史記·六國表》中楚懷王熊槐十年(公元前319年)“城廣陵”記載的同時,也將此前可考的揚州城城址起於漢隋時期,向前推進了至少150年。

  1月16日,來自國內考古界的權威專家在揚舉行論證會。專家表示,本次考古中發現的戰國時期木構涵洞創下了多項紀錄:系國內首次發現,結構極為考究,保存較為完好;是揚州首次發現戰國楚廣陵城相關遺址;考古界首次通過實物證明揚州蜀岡古城址的木構及其他遺存有多次疊壓,其時代從戰國到南宋,有著近1700年的歷史。

  不僅如此,本次考古發掘的成果——隋唐時期遺存,極可能是史籍中記載宇文化及兵變弒炀帝時提及的芳林門,為江都宮城的探尋提供了新線索。而戰國楚廣陵城的城址確定,也為今後探尋邗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揚州城遺址在哪裡?

  起源於蜀岡,根據史料推算至今已2500年

  揚州人在談到地點的時候,習慣用“老城區”、“新城區”區分。新城區的概念不言而喻,即近年來城市新建區,老城區則更多指5.09平方公裡的明清古城。

  其實,揚州老城區的歷史遠不止明清至今800多年,它的存在時間,至少可從《左傳》“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秋,吳城邗,溝通江淮”的記載算起。

  在歷史界、考古界和建築界,有關揚州城遺址的研究已經進行了一個多世紀,揚州城發源於蜀岡是公認的結果。

  考古發掘有何發現?

  戰國涵洞定位楚廣陵城,有望解開隋江都宮布局

  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揚州唐城考古工作隊,發掘了揚州蜀岡古代城址北城牆西段東部豁口及其兩側,發現了不晚於漢代、不早於漢代、六朝、隋唐、南宋等五個時期共八期遺存。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江蘇揚州唐城考古隊隊長汪勃介紹,揚州蜀岡古代城址北城牆西段東部城門遺址中的戰國時期木構涵洞創下了多項紀錄:國內首次發現,結構極為考究,保存較為完好;揚州首次發現戰國楚廣陵城相關遺址;考古界首次通過實物證明揚州蜀岡古城址的木構及其他遺存有多次疊壓,其時代從戰國到南宋,有著近1700年的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大遺址保護中心副主任王學榮表示,《隋書》和《北史》、《資治通鑒》中記載宇文化及兵變弒炀帝事時提及芳林門,從其文脈來看,隋江都宮城正北門玄武門附近有“芳林門”,芳林門側有水窦。從本次發掘的門址的位置和水陸結構的形制來看,第四或第五期遺存發掘和歷史記載一致,此處是文獻中提到的芳林門的可能性很大,破解隋江都宮布局謎團或將由此找到突破口。

  古城址研究有何進展?

  有限發掘反映大量信息,為探尋邗城打下基礎

  1月16日,國內考古、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15位專家齊聚揚州,就揚州蜀岡古城址的木構及其他遺存的考古發掘工作進行座談,對遺址後續發掘、保護和展示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

  專家們從不同角度解讀了遺址的重要意義,認為揚州蜀岡古城址的木構及其他遺存從戰國至南宋延續了近1700年,遺址的年代序列完整,是揚州蜀岡古代城址發展的縮影,是新時期認識蜀岡古代城址的基點,也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的重要資料,體現出了在雨水較多的南方地區因地制宜的築城技術。

  邗城是揚州城遺址的發端,由於缺少考古支撐,邗城在哪兒一直是萦繞在考古人員心頭的牽念。隨著戰國楚廣陵城浮出水面,與會專家對未來找到邗城寄予了極大的期待,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水經注》中有‘自廣陵城東南築邗城’的注釋,說明楚廣陵城是就邗城故址增修而成,增築部分當在邗城的西北。”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說,楚廣陵城城址的確定,再次說明蜀岡這一地點在揚州考古發掘工作中的重要性,它是探討邗城、廣陵城和大運河的關系的關鍵點,也為今後探尋邗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會專家表示,揚州蜀岡古城址的木構及其他遺存有著很重要的學術意義,鑒於遺跡的重要性和保存狀況,應盡快組織編制方案,進行有效保護和展示。(王鵬 孔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