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區九神廟系區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但近日文物愛好者發現廟牆被滾落的山石洞穿,擔心建築內的精美壁畫受損。房山區文委表示將對其進行修補。
九神廟位於房山區河北鎮他窖村的高山上,寺廟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始建於明代,清朝曾經修繕。
九神廟最大的特色便是正殿兩側兩山牆繪有三國人物故事各25幅,如關羽單刀赴會、刮骨療毒等。
這些壁畫最晚可追溯至清代。壁畫雖表面褪色明顯,但故事內容清晰可辨,不乏滄桑之美。
近日,文物愛好者馬志璞訪古時發現,九神廟正殿一處牆體被後山滾落而下的山石洞穿,大窟窿可鑽進一個人,殿內一尊泥塑被頂翻。
記者看到,九神廟位置偏僻,並無專職人員進行看護。正殿後牆外是陡峭的山體,雨季若有山石滾落,很容易傷及寺廟建築。
而最讓文物愛好者馬志璞擔心的,是正殿內精美的壁畫。從鄉土文化角度看,壁畫是附近村民樸素信仰的體現;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也是明清民間壁畫的實物標本,文物本身就有不可復制性。
但“寺廟房子比較老,趕上雨水大的時候,瞬間滾落的山石或泥石流,很容易將建築撞出個窟窿,傷及壁畫”。馬志璞說。
文物愛好者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該建築進行加固,從而保護好幸存下來的壁畫。
今天上午,記者致電房山區文化委員會文物科。負責文物工作的趙金波介紹,九神廟牆體被砸一事他尚並不清楚,但會盡快聯系河北鎮政府,組織下一步的修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