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裡院”見證青島歷史
日期:2016/12/15 0:46: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在青島,最有地方特色的建築形式就是裡院。這種既有中國特色又具歐洲風格的建築綜合體,見證了青島的百年歷史。裡院是由二到三層的木結構房子圍成的一種院落,分為“口、日、凸、目 、回”五種類型。目前裡院保存最多、較完整的區域集中在四方路、平度路、芝罘路、黃島路周邊。
這些建設於20世紀初的裡院大多年久失修,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們也希望改善生存環境。“房間小不說,你看這木地板、木樓梯,走在上面就嘎吱嘎吱響,我們也不盼著能換多好的房子,就是指望能換個好點兒的環境。”家住芝罘路6號院的劉阿姨告訴筆者。筆者正采訪著,鄰居給劉阿姨送來了兩壺熱水,“我平常經常出去,鄰居就幫我燒幾壺水,老鄰居了,在一個院子裡關系很和睦。”
盡管年久失修,生活不便,但一些老居民對這裡還是很有感情。黃島路17號院內的一位老人一直生活在這裡,雖然現在已經91歲高齡,但他依然自己洗衣做飯,偶爾還會騎自行車出去溜達一下。“從記事開始我就在這裡住,1947年在這裡結的婚,現在第四代的都5個孩子了。我不願跟他們住,自己守著老窩也挺好。”
黃島路還是老城的商業中心,路兩側鱗次栉比地排列著各種各樣的店鋪,老城居民的生活起居就倚賴這裡。住在黃島路36號的王先生說,他來青島6年了,與母親、妻子、孩子擠在一個房間裡,“每個月房租400多一點兒。”
據市南區拆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片區的改造方案已經基本確定,有望在2012年開始黃島路周邊的舊城改造工作。筆者從青島市規劃局了解到,在黃島路附近街區的改造方案中,將按照優秀建築、保留建築、一般性歷史建築、予以拆除建築四個等級進行分類。適合居住的裡院不僅在外觀上保留原汁原味,還會在內部增加生活設施、改善基本生活條件;不適合居住的裡院將保留格局、吸引商家,形成劈柴院類型的商業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