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建築的結構和材料有哪些特點?

古建築的結構和材料有哪些特點?

日期:2016/12/15 1:17:4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就是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就單體建築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築大都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借助於建築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築顯得格外宏偉壯麗。民居及風景園林則采用了因天時,就地利的靈活布局方式。 
古代建築常見的分類有:宮、殿、門、府、衙、埠、亭、台、樓、閣、寺、廟、庵、觀、阙、邸、宅等。 材料特點:
以木為主,結合土、磚、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符合生態原則。
結構特點:
1.以抬梁式和穿斗式兩種結構形式為主。充分發揮材料性能和特點,例如米結構的韌性,利於抗風、抗震;土結構的氣候適宜性等。
2.以木結構為骨架。達到了實際功能要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體以及相應的建築風格。木結構體系的優點很多,如維護結構與支撐結構相分離,抗震性能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時木結構也有很多缺點,易遭受火災,白蟻侵蝕,雨水腐蝕相比磚石建築維持時間不長,成材的木料由於施工量的增加而緊缺,梁架體系較難實現復雜的建築空間等。不過,中國古代建築中也有少量磚石建築,如《史記索隱》中稱"石室金匮,皆為國家藏書之處。"如《水經注》中有多處記載《渭水篇》"溪旁有一石室,蓋太公所居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