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遺產應珍視 保護要到位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遺產應珍視 保護要到位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日期:2016/12/14 21:31:2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城關區轄區內文物保護點眾多,其中寺廟、古建大院尤為多,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進文物、非遺保護項目的進行,充分發揮文物、非遺保護資金的效益和作用,促進文物、非遺保護事業的發展。
  筆者認為,首先應嚴格管理,增強防范能力。城關區應在各鄉辦和各寺管會自查的基礎上,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的文物認真實施安全排查,整改安全隱患,全面檢測安全防護、抗災設施設備,保證安全效能,不留死角。同時對文物點負責人強調“要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保護文物遺產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做好文物保護工作”;要求各寺管會嚴格落實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保證全天候通信聯絡暢通,確保能夠及時妥善處置突發事件。
  其次,應落實各項責任、確保萬無一失。城關區應確保各項文物安全措施切實落到實處,同各鄉(街道)辦事處和各寺管會簽訂了文物安全目標責任書,確保責任層層落實到人,形成自上而下文物安全防范網絡,為確保文物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最後,應擴大宣傳力度,開展安全教育。應在世界文化遺產日,組織各鄉(街道)辦事處、各寺管會以展板、發放《老城區保護條例》、懸掛橫幅、標語等不同方式開展文物保護宣傳工作,加大優秀文化遺產宣傳力度,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社會認知,提高群眾保護文物工作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生命基因,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維護文化多樣性,實現文明延續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應積極綜合運用搶救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生產性保護等多種方式,對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保護。在加大投入的同時,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良性投入的體制機制。推動合作交流,搭建平台,拓寬渠道,增強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共同推進保護工作深入開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