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徽派三雕有傳人

徽派三雕有傳人

日期:2016/12/15 0:51: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三雕”是徽派風格的磚雕、木雕、石雕三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統稱,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牌坊、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家具、屏聯、筆筒、果盤等的工藝雕刻。 “三雕”源於宋代,至明清因“徽商”衣錦還鄉,大興土木建民居、修樓閣而興盛。明代,徽雕風格拙樸粗犷。清代,徽雕技藝升華,演變得細膩繁復,深浮雕、圓雕、镂空手法的出現,將亭台樓榭、樹木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表現得玲珑剔透,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栩栩如生。

  斗轉星移。“三雕”這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如今在皖南有一批年輕的民間藝人肩負起傳承的重任。

  小橋流水、街景樓閣、車水馬龍……日前,一面高1.2米,長14米的巨幅磚雕《清明上河圖》,在績溪縣上莊鎮農民梅志光手中歷時3年雕刻成功。這是首次用磚雕的樣式,栩栩如生地再現出了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與自然風光。

  其實,在皖南像梅志光這樣從事“三雕”制作的民間藝人有很多,工藝坊也有多家,有的已發展成上規模的“三雕”加工企業。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當地繼承傳統、崇尚文化、弘揚徽商精神不無關系。

  古徽州是徽文化重要發祥地,歷史上名人荟萃。皖南至今仍較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徽商衣錦還鄉後營造的古村落、古祠堂、古牌坊。這些都為“三雕”的傳承奠定了實物樣板基礎。

  “三雕”的傳承人之前多為修復古建築的木工、瓦匠,他們從事著簡單、粗放的施工。上世紀90年代,古建築的修復、仿古建築的興起、工藝裝飾的需求,使“三雕”備受青睐。於是,這些頭腦靈光,血脈裡流淌著“徽文化”血液,又有著“徽駱駝”精神的木匠、瓦工,便開始了從“三雕”修復到創作的蛻變。

  盡管這些農民既沒學過繪畫,也沒學過雕塑,但耳濡目染,深受徽州建築藝術熏陶,拜“三雕”實物為師,執著地將“三雕”藝術精髓琢磨得精透。如今,徽州古建築的任何一塊“三雕”部件,他們只要看上幾眼,就能模仿得惟妙惟肖。不僅如此,他們還根據市場需求,創作出表現現代人物、景致的作品。他們自豪地說:“只要有張平面圖,我們就能讓其活靈活現地立體起來,其實我們已經比古人做得更好! ”

  如今,皖南“三雕”的工藝品不僅滿足當地的古建築的修復需要,而且仿古建築部件和工藝裝飾品遠銷各地,大受歡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