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裡叛軍燒毀廷巴克圖古城遺跡
日期:2016/12/15 1:20:5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當地時間2013年1月28日,馬裡廷巴克圖,古老的伊斯蘭手稿。伊斯蘭武裝襲擊了這裡的一個圖書館,焚燒珍貴的手稿,好在圖書館的主人成功轉移了一部分。
馬裡北部的叛軍近日再次破壞文化古城廷巴克圖,法軍和馬裡政府軍雖在27日夜間收復該城,但武裝分子26日撤出該城時燒毀數座建築,包括藏有幾千卷珍貴歷史手稿的一座圖書館。廷巴克圖市長稱,這是對該古城世界遺產的一次“致命打擊”。
最古老手卷出自1204年
廷巴克圖市長稱,基地分支極端武裝分子26日燒毀了兩座存有珍貴手卷的建築,一座是歷史悠久的圖書館,另一座是南非資助建立的研究中心,有些手稿來自13世紀。他們還燒毀了市政廳、市長辦公室以及一名議員的住宅。
馬裡文化部說,兩國部隊推進至廷巴克圖後,城內極端武裝人員再留惡跡,放火燒毀存有數萬冊古代文稿的“艾哈邁德·巴巴文獻研究中心”。
法軍和馬裡政府軍近日攻克通往廷巴克圖的入口,27日控制了該城機場,當夜收復了這座古城。然而他們已經到得太遲,未能挽救這些記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中世紀重要歷史的文化遺產。
廷巴克圖市市長哈爾說:“他們燒毀所有重要古籍,那些關於地理和科學的古書,它們(記載著)廷巴克圖及其居民的歷史。”
據悉,這些被焚毀的手稿主要用阿拉伯語和非洲語言撰寫,內容涉及天文學、詩歌、音樂、醫藥和女性權利。最古老的手卷來自1204年。一名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稱,這些手稿的重要意義在於打破了非洲只有口述史的神話。
曾被評為世界遺產
廷巴克圖古城建於公元5世紀末。公元15世紀末期時,經過阿斯基亞王朝的大規模興建,成為重要的貿易和文化中心。後來成為古代西非和北非駱駝商隊的必經之地,也是伊斯蘭文化向非洲傳播的中心。廷巴克圖當地存有大量古建築、陵墓,以及有關宗教、法律、文學和科技的書籍、信件手稿等。廷巴克圖古城位於撒哈拉沙漠南部、尼日爾河中游,198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年把城內部分遺址新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以“333位聖徒的城市”聞名於世的廷巴克圖,在當時不僅是沙漠中的一個商業樞紐,還是一個學術中心。此地的古跡包括1327年以泥土建成的津加裡貝爾清真寺。廷巴克圖是一座呈“水平”走向的城市,陵墓和清真寺成了連接天際的符號。津加裡貝爾清真寺建於廷巴克圖鼎盛時期。它在這個地區是獨一無二的,融合了伊斯蘭藝術和沙漠建築的特點,在全世界都是獨具一格的。
教科文組織呼吁保護
2012年3月馬裡發生政變後,伊斯蘭教極端勢力於4月占據了廷巴克圖,並開始破壞那裡的歷史遺跡。他們手持斧子、鐵鍬等夷平古建築,認為毀壞這些用來膜拜當地聖人的陵墓是在執行神的旨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曾發出呼吁,希望馬裡的所有軍事力量在采取行動時,務必保護該國“已經飽受創傷”的文化遺產。
總部設在巴黎的教科文組織發表的公報說,博科娃已致信馬裡和法國當局,要求他們遵守1954年《武裝沖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公約》及其他相關國際協定。
博科娃說:“對於馬裡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這是我們共同的遺產,沒有任何理由去破壞它們。它們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特性和價值觀……當前的軍事干預行動必須保證馬裡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時保護當地的文化遺產。”
目前,馬裡擁有4項世界級遺產,分別是廷巴克圖古城、傑內古城、多貢遺跡和加奧阿斯基亞王陵。博科娃強調說,教科文組織將隨時了解馬裡局勢的發展,並呼吁所有成員通過世界遺產委員會建立的特別基金,向馬裡世界遺產的評估、修復及重建工作提供支持。(本報綜合消息)
新聞鏈接
泥土造就
不朽城市
西非北部的內陸國家馬裡,如今是一個寂寞而貧困的國家,但留下了一座號稱“夢幻之都”的廷巴克圖古城。世界上許多堅固的石頭、木頭建築早就毀滅,而泥土造就的廷巴克圖卻完好保留至今。
廷巴克圖全盛時期有20萬以上人口,如今則不過2萬,但古城始終是“活體”:津加裡貝爾清真寺從誕生至今一直在使用,而擁有學生宿捨幾百間、當年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桑科爾清真寺大學,如今雖不復昔日“天下學問皆出於此”的氣魄,卻依然堅持開門辦學,繼續沐浴著人間香火。夕陽下,許多布滿木頭“釘子”的外牆閃著金光,一些當地人手提泥漿桶,不緊不慢地站在“釘子”上修修補補。據介紹,這樣的場面幾乎每天都能在古城某個角落見到,因為他們補的不是文物,而是自己的家,自己的活動場所。很顯然,這種獨特的安排,極大節約了文物保護的成本。
大量游客的湧入不可避免,而旅游收入對貧困的馬裡也的確不可或缺,古城僻處撒哈拉沙漠深處,如何才能兼顧旅游和古城保護?
對於一些標志性建築,當地文管部門既沒有一味關門保護,也沒有“整舊如新”或過度放縱旅游開發,而是采取“順勢而為”的方法區別對待:津加裡貝爾清真寺號稱“神秘清真寺”,歷史上從無非穆斯林入內,且至今仍在使用,因此繼續“關門”,游客只能在外牆留影,這固然有些掃興,卻也吊起了游客的胃口;桑科爾既是清真寺,也是著名的古代高等學府,向來有開門辦學、男女不忌的傳統,因此對所有游客敞開大門。
廷巴克圖只有一座小型機場,通航的只有一個馬裡本國的小型航空公司,主要航線只有一條:連接廷巴克圖和首都巴馬科。之所以一直不擴建機場、增加運能,不完全是因為沒錢,而是為了便於控制每年訪問廷巴克圖的人流量。據介紹,每年去廷巴克圖的游客總數是有控制的,而且6—9月控制嚴,12月至來年4月較寬松,這可不是為了遷就西方游客的假日方便,而主要是出於保護古城的需要:6—9月是廷巴克圖的雨季,黃泥砌成的各種古建處於最脆弱狀態,經不起大量游客的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