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虛牌樓位於頤和園東宮門外,被稱為頤和園的“門臉建築”。但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吳曉平發現,這處世界文化遺產的“門臉兒”年久失修,亟待維護。
今天上午,園方表示已經關注到涵虛牌樓的狀況,目前已經上報北京市文物局,列入了2017年的維修計劃。
發現 牌樓年久失修 近觀有些破敗
四柱三門三樓的涵虛牌樓始建於乾隆年間,光緒年間拆除重建。因上刻題字為“涵虛”,所以稱涵虛牌樓。牌樓前矗立著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石碑,時常有游客在此排隊合影,但行攝匆匆的游客,很少會注意牌樓的細節。
近日,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吳曉平指出,涵虛牌樓已經“慘不忍睹”。牌樓的地仗開裂,彩畫難以看清,瀝粉貼金脫落,枋心脫隼變形……讓人難以想象這是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的“門臉”建築,真該修修了。
近日法晚記者(微信公號:fzwb_52165216)在現場看到,確如吳先生所說,牌樓遠望尚好,近觀則有些破敗。
例如涵虛牌樓的油灰地仗存在明顯脫落及多處開裂,導致木材暴露在外。油灰地仗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工藝,是由磚面灰(對磚料進行加工產生的磚灰)、血料(經過加工的豬血),以及麻、布等材料包裹在木構件表層形成的灰殼,主要起保護木構件的作用,是油漆的基層。
除此之外,地仗上面的彩畫暗淡無光、毫無生氣,貼金也有脫落。
吳曉平先生認為,頤和園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涵虛牌樓又是門臉建築,應該得到精心的維護。
回應 園方已將其列入2017年維修計劃
今天上午,記者致電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文物部的工作人員透露,頤和園的文物項目他們每年都有監測,不會沒有人管理。一旦發現文物需要修繕,會逐級上報有關部門,這項工作具體由建設部負責。
隨後記者致電公園建設部,工作人員說,他們已經關注到東宮門外涵虛牌樓的狀況,已經上報北京市文物局,列入了2017年的維修計劃,目前正處在施工圖的編制階段。感謝市民對頤和園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