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磚身份確認 多家博物館表示全力保護老城磚
日期:2016/12/15 1:20: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本報日前連續報道了和平區大沽橋頭地塊拆遷過程中發現百年以上老牆磚亟待保護的消息後,受到本市文物保護、拆遷部門及市民的廣泛關注。在此過程中,多位專家及讀者提供重要線索,進一步確認了拆遷中發現的老牆磚系天津衛城牆磚的身份。
同時,和平區海河綜合開發辦公室工程部部長楊鳳岐表示,將派專人負責、全力配合文保部門完成剩余老城磚的取磚工作,目前已在拆遷工地設立簡易圍牆,防止盜竊行為發生。截至發稿,市博物館、老城博物館、市民俗文化館等部門表示將盡最大努力收集老城磚並制作成景觀向市民開放,為後代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連日來,本報接到許多市民、專家的來電,為證實老城磚的身份提供重要線索。讀者崔瑩向本報提供了一些他在1997年本市南門拓寬改造工程中收藏的天津城牆磚,經比對,濱江道拆遷中發現的老牆磚與崔瑩收藏的城牆磚大小、重量、密度相差無幾,就連磚上殘留的白灰物質也一模一樣。本市文物博物館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何志華表示,吉林路附近拆遷現場發現的老牆磚就是天津城牆磚,他提供了一篇發表於本報1995年7月22日副刊的文章《天津拆牆人》:作者是著名民俗文化專家張仲,文中明確指出,“天津城牆於1901年被拆,拆城後,實則碎磚墊了城周馬路;整磚少量運去德州,大部由拆城承包人出售,蓋了房屋……吉林路附近有些住宅樓,至今外牆仍可見城磚原狀。”
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委員張紹祖介紹說,已故城磚研究專家唐石父先生在著作中曾經證實過濱江道地區有大量房屋是用城牆磚所蓋,但是由於磚上沒有字樣記載,所以很難判斷其究竟是明磚還是清磚,張紹祖還提供了城牆磚的其他下落。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戲劇博物館首任館長黃殿骐也為證實牆磚身份提供了線索,為如何保護和利用城牆磚提出了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