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牆磚為何散落南通民間
日期:2016/12/15 1:22:0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不久前,南京老城南胡家花園、花露崗拆遷工地上,一塊塊像明城牆上“大塊頭”的城牆磚居然出現在廢墟裡。南京明城牆管理處負責人透露,那些確實是曾經用在明城牆上的舊城牆磚,如今已經征集到倉庫裡了。
專家告訴記者,由於眾多歷史原因,有不少的明城牆磚散落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隨著城市的改建,不經意間就顯山露水,露出真容。而令人驚奇的是,南通竟然也多次發現了明城牆磚的蹤跡。南通離南京近三百公裡,明城牆磚怎麼會跑到那裡去了?
驚奇發現
南通一家廢棄老倉庫拆除,明城牆磚現身
相比普通用磚,明城牆的城牆磚是“大塊頭”,一塊重20公斤左右,厚度是一般城牆磚的2倍左右,長度在40厘米左右,它們質地堅硬。相比普通磚,厚實、堅硬、牢固。由於長相特殊,大多數城牆磚還有“銘文”,因此,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不是城牆磚了。
去年,南通市張謇研究中心副會長張廷棲無意中發現,南通一家正在拆除的棉紡織廠舊倉庫竟然也是用明城牆的城牆磚砌的。“那個倉庫很大,大概有3000多平方米,原來是用來堆放棉花棉紗的。” 張廷棲說,近些年,這家棉紡織廠搬遷,老倉庫就空了出來,一直空著。去年,老倉庫進行了拆除,這一拆就露出了“玄機”。往常,它都是石灰抹面,看上去平淡無奇,但拆除過程中,外面的石灰敲掉了,裡面的城牆磚就露了出來。
其中的一個牆角,青灰色的磚,可不就是城牆磚嗎?張廷棲說,他到過南京,對明城牆有印象。當時,有市民和他說棉紡織廠老倉庫拆除發現城牆磚,他特意趕到現場進行查看:那確確實實就是南京明城牆的舊城牆磚。“明城牆磚和一般磚頭不一樣,規格特別大,看一眼就可以認出來。老倉庫牆角用的城牆磚確實是明城牆用過的城牆磚。”
張廷棲說,雖然只是牆角一瞥,但可以推測,這個老倉庫應該大多數的磚塊都采用了城牆磚。因為明城牆磚規格大,其他磚不匹配,要用肯定要大規模采用。
追根溯源
老倉庫的前身屬大生集團,磚是張謇買的
城牆磚在南通的發現,並不是第一次。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人們陸陸續續在南通發現了城牆磚,而且遍布南通市商業區、工廠等。其中南通市城區、唐閘、海門三廠工房區內以及南城門口通向東南城腳路的南側圍牆等處,都曾經發現數量不等的城牆磚。
2003年,南通市區環城南路東段拓寬工程施工,工人們就發現了300多塊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南京明城牆磚。這些城牆磚不僅“塊頭”獨特,上面還有著監制官員職務、姓名。前兩年,棉紡織廠一個兩層樓拆遷,也曾經發現了城牆磚的身影。在發現的城牆磚中,有專家發現,上面有“九江府湖口縣”的銘文,顯然,這些城牆磚並不是600多年前南通本地窯為明城牆燒造的。
張廷棲說,“去年被拆除的棉紡織廠倉庫前身是大生集團的一個老倉庫。大生集團是民族實業家張謇創辦的,當年,張謇想創辦8個棉紡織廠,後來建成了大生一廠、二廠、三廠,還有大生副廠。”既然如此,這個老倉庫應該是張謇時期建起來的。那麼,南通的城牆磚會不會就是張謇從南京弄過去蓋廠房和倉庫用的呢?這得到了張廷棲的證實:就是張謇買過去的。
史料記載,1913年12月16日,為了方便交通,當時的民國政府決定拆除部分地段城牆,成立了旗民生計處,在拆城地段“以工代赈”。1914年,齊耀林接任韓國鈞擔任江蘇巡按使後,為了赈濟失去經濟來源的滿族人,拆除了滿城的城垣,以至於市內出現以買賣城磚為業的店鋪。
大批拆下的城牆磚被一些民族實業家相中,張謇就是其中一個。張謇是南通人,任參議院參政,和齊耀林關系要好。當時,南通正忙於監獄、商業、學校、氣象台等城市建設,於是張謇即致函當時的江蘇巡按使齊耀林。1915年5月29日,張謇致齊耀林的信中說:“地方團體聞省垣舊存皇城城磚,現歸籌辦旗民生計處變價。擬備價趸購二三十萬塊,運通應用”。
答疑解惑
捨近求遠從南京買城牆磚,張謇意欲何為
張謇為何大老遠跑南京來買磚,而不是在南通就地取材?南京城牆研究專家楊國慶說,當時,張謇買這些城牆磚,具體每塊城牆磚的價格已經不得而知。因為,從張謇的往來書信上,並沒有具體到城牆磚的價格。可以肯定的是,張謇確實買走了城牆磚。
“如果就地取材,還要去燒磚定制,花費時間不說,價格也不一定便宜,而且還沒有城牆磚厚實牢靠。”楊國慶推測,在當時買城牆磚+運輸費的錢,比燒磚錢更便宜,關鍵問題是,這些舊城牆磚雖然是從城牆上拆下來的,但它們大而厚實,非常牢,用起來更放心。
大量城牆磚如何運抵南通?靠大船運送
不過,這些大塊頭的磚運輸起來並不容易。在當時,南京城內雖然有火車,但這些火車卻不能直接抵達南通,怎麼辦?張廷棲說,應該是走水路,而不是走陸路。因為,南京、南通水路發達,這些城牆磚沿著下關碼頭直接下長江,而後抵達南通的碼頭。“在當時,有一家長江航運公司,這家公司的總部在上海,它們的船只的航運路線就是上海、南通、南京三地。”由於每塊城牆磚都重達20公斤,如果是二三十萬塊,那麼就要好幾千噸,用船運,得必須是大船才行。“或許還來來回回運送了好幾趟。”
這些城牆磚到南通後,有的被張謇用來蓋廠房、倉庫,有的用在了住房、圍牆、城市建設上。幾十年後,由於城市建設,這些城牆磚再次面世,揭開了張謇買城牆磚的謎底。
城牆磚轶事
蔣介石數次欲拆城牆用其磚遭抵制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由於建築急需用磚,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一部分人提出要將城牆“予以拆除,城牆磚再利用”。蔣介石曾示意拆除太平門至豐潤門一段城牆。這在當時遭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阻撓。當時,徐悲鴻就發電報反對,認為“首都後湖自太平門至神策門、豐潤門一帶為宇內稀有之勝境,有人建議拆除此段城垣,務懇據理力爭,留此美術史上勝跡。”此後,徐悲鴻還撰寫並發表《對南京拆城的感想》一文,堅定自己反對拆除城牆的立場。
而蔣介石1929年3月15日再次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的名義提出拆除城牆用於修建軍校。當時,黃埔軍校遷南京,蓋房子要材料,蔣介石以校長名義親自給當時的南京市市府寫信,並指示手下先拆了再說。“秀才碰到兵,有理說不清”,不過,還是被南京市府給攔住了。而現在的人們,才看到了太平門這段“美術史上勝跡”。
揚子飯店全用城牆磚壘砌
南京城區內,好多民國建築用城牆磚壘砌。“這些民國建築也都成了文保單位,不會拆除,已經成了一道風景。”南京市文廣新局一位負責人說。哪些民國建築是城牆磚壘砌的呢?楊國慶說,民國元年(1912年)由英國人柏耐登設計並主持建造的揚子江飯店,南京大學桃園北樓,以及民國十四年在鼓樓南坡馬林醫院(今鼓樓醫院)西側興建“紀念病房”,都用了城牆磚來壘砌。
揚子江飯店就是今天的“揚子飯店”,整個建築都是用城牆磚壘砌而成。揚子飯店用的城牆磚怎麼來的?有的說和張謇買去的城牆磚一樣,都是取自“滿城”,但也有的說是取自浦口城垣的城牆磚。揚子飯店是磚木結構,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總共82間。
“磚頭是不是很古舊?用的都是明代城牆磚。”見記者在端詳飯店的牆磚,一位住在寶善街的老先生告訴記者,以前聽鄰居講過磚頭的來歷。據老人們回憶,這些城牆磚是當時的船工幫著運來的,用的都是明城牆磚,磚就是從浦口點將台那裡拆下來的。記者仔細觀察後發現,在一些拱形門窗的地方,一些磚上的確有著一些秀氣的文字,跟不遠處挹江門城牆上的城牆磚有異曲同工之妙。
50多年前,城牆磚曾經明碼標價
上世紀50年代,南京城牆遭遇了大規模的拆除,對於拆下的城牆磚,當時政府部門還出台了相關條例,實行明碼標價。1954年《南京市拆除城牆計劃草案》中,對拆除後的城牆材料進行分門別類的標價。條石按立方賣,每立方米20萬元(1955年幣制改革後,舊幣1萬元折合新幣1元),城牆磚則分整磚和碎磚,整磚每立方米12萬元(新幣12元),半磚每立方米7萬元(新幣7元),碎磚每立方1.5萬元(新幣1.5元)……所有材料都不包括運輸費。1955年3月11日,南京市第三區人民政府在有關報告中認為:原計劃拆城所耗經費,在拆城中“如精打細算,基本上能做到以城養城,不賠不賺”。
幾十年過去,那些散失在坊間的城牆磚成了寶貝兒。據南京市文物部門介紹,這些年,700多萬塊征集回來的城牆磚被陸陸續續派上用場,現在剩下的已經不多,在南京城牆磚的庫房裡,剩下的城牆磚只有6萬多塊。而這些年,征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去年一共征集到6萬多塊,今年目前還不到3萬塊。“過些年,城牆修繕,城牆磚就要不夠用了。”他們希望通過快報呼吁社會關注城牆磚,不僅是南京市,如果外地發現有南京明城牆用過的城牆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