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牆忙“脫衣” 城牆上的植物該去該留
日期:2016/12/15 1:21: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天氣漸熱,草木生長正旺,最近有市民發現,前湖邊城牆上有工人正用吊繩懸掛著,清除城牆上面攀生的大小植物,“脫衣”後的明城牆看上去清爽古樸,但也缺少了綠色的生機。這些城牆上的植物該不該清除?為啥要在此時清除?昨天,現代快報記者為此采訪了相關部門。
1700米明城牆要“脫衣”
誰來清理的這段城牆上的植物?為啥要全部清理干淨?昨天下午,記者聯系到了南京市城牆管理處處長楊孝華,他表示,是他們的工人在進行清理城牆植物的工作。“從後半山園到中山門,這1700米城牆上面的所有植物包括根系都要清除干淨。這麼做主要是為維修這段城牆做准備,下一步專家將對維修方案進行論證。”他坦言,在茂盛的攀牆植物的覆蓋下,城牆上的險情、風化等看不清楚,不利於制定周密的維修方案。
城牆上的植物該去該留?
楊孝華表示,1996年明城牆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相關文保專家來南京考察時,就明確提出要將明城牆上的各類雜草、雜樹都清理掉,古老的明城牆不應該是綠化場所,上面生長的植物對明城牆的健康有害,西方的古城堡上面也沒有植物。
楊孝華給記者列舉了植物對明城牆的三大危害:一是植物根系長在磚縫裡,會破壞灰漿的磚縫,造成城磚松動、碎裂和脫落;二是植物根系在牆體上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城牆需要干燥,長久下去,會增加城牆的濕度,風化、破壞牆體;三是茂密的綠色植物覆蓋下,影響對城牆的現狀調查和險情觀查,而600歲的明城牆裂縫、鼓脹、位移等險情很多,不及時發現和采取措施不利於保護城牆。他表示,從清理後的情況來看,植物確實會加速牆體的風化。
但對此市民並不認同,認為不能一刀切,根系生長在城牆上的應該清理,而根系在城牆腳下地上的則無須清理。有了爬籐植物覆蓋,除了美觀,也能減少風吹日曬對牆體的損傷。江蘇省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蔡劍華表示:“並不是所有植物對城牆都有害,至少凌霄、薜荔、絡石這三種爬籐植物,對城牆還是有益無害的;而何首烏、牽牛花以及大多數的草木植物,對城牆無益無害,至少也可以起到美化作用。”
為啥這時給城牆“脫衣”?
此時給城牆“脫衣”,難道是因為夏天要來天熱了嗎?有網友調侃地說。有關部門表示,除了為維修做准備外,也與汛期將至有關。明城牆已有600多年歷史,這些植物的根系深入到城牆內部,城磚被撐開、松動乃至膨脹、斷裂,城牆本身的排水系統因此被破壞,雨水輕易就滲入牆體,即使晴天也難以揮發掉。南京將進入主汛期,城牆排水的負擔也會增大,選擇此時給城牆“脫衣”,起到一定的“減負”作用。
據前幾年的一項統計表明,南京的明城牆上竟然哺育了266種植物。在夏天雨季,經常發生因為大樹倒伏,連帶城牆坍塌的事情。楊孝華表示,他們清理也是針對根系在明城牆上的植物,根系在地上的爬牆植物有支根扎進城牆,也要進行清理。
環保部門的態度是,明城牆“脫衣”,就像飛機場為了飛行安全需要用各種辦法驅鳥一樣,應該還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