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鎮海區為小洞岙窯址村民特設“文物保護建房用地”_中國文物網-文

鎮海區為小洞岙窯址村民特設“文物保護建房用地”_中國文物網-文

日期:2016/12/14 21:28:1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日前,在鎮海區區級文保單位小洞岙窯址居住了多年的邱大伯一家迎來喬遷之喜,全家高高興興地搬出窯址老宅,住進了附近一幢三層樓新房。近三年來,共有6戶窯址村民遷居到此落戶。這是小洞岙村村民享受鎮海區“文物保護建房用地”政策實惠後所呈現的一番喜人景象。

  小洞岙窯址位於九龍湖鎮汶溪村小洞岙自然村北部的山坡上,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有居住戶20多戶。1980年5月,在該山坡上發現了大量青瓷碎片和燒壞的陶器文化層,經文物部門勘探鑒定,屬於唐代青瓷窯址。1981年7月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劃定公布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近年來,小洞岙窯址村民遇到了需要迫切解決的居住問題:一是村民子女結婚需要在原址翻建住宅,二是村民因居住人口增加需要擴房,三是村民因改善居住條件需要在老宅安裝排污和糞便設施。但是按照《文物保護法》“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污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的規定,居住戶的這些需求受到了很大限制,文物保護與村民的切身利益矛盾也逐漸凸顯。

  此事引起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既保護好文物,又能滿足窯址區村民的居住需求,在國土資源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區裡多次召集專家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出台了此項政策措施:一是於2009年、2015年分別兩次劃撥土地10余畝,作為小洞岙窯址村民“文物保護建房用地”;二是根據《寧波市鎮海區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寧波市鎮海區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補充意見》等相關規定,通過采用土地置換,按家庭戶口實際人數分配相應用地面積的宅基地。此項舉措使得小洞岙窯址區村民只要符合相關的政策規定,都能搬出老宅到“文物保護建房用地”處建房落戶。多年來文物保護與窯址區居住戶要求改善居住條件的矛盾終於得到了妥善解決。鎮海區專門為小洞岙窯址制定出台的“文物保護建房用地”政策,為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探索出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