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五台山琉璃瓦風景區為確保景區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全面落實消防安

五台山琉璃瓦風景區為確保景區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全面落實消防安

日期:2016/12/15 1:37: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山西省五台山風景區作為大型古建築群,有旅游景區3個,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4個,省級重點文保單位6個,古寺廟124座,是全國著名佛教聖地,200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確保景區文物琉璃瓦古建築消防安全。全面落實消防安全監管職責。九部門定期召開消防工作推進會,部署景區防火工作,下發工作方案56份,各級領導帶隊檢查已經常態化、制度化。多警種嚴管控。堅持全警消防理念,以景區、寺廟和酒店為單位劃分90個管區,11個警種組成17個專項行動執法組,200余名執法人員對124座寺廟、76家商店定期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在重要節日,11個警種聯合分組,對菩薩頂等7個重點寺廟進行24小時蹲點執勤,對40余個開放寺廟進行不間斷巡防,確保萬無一失。多形式細排查。並應將其視為掌上明珠倍加珍愛。然而,卻有那麼一干人馬為了商業利益,不顧古城牆已歷經600多年的風吹雨打和烽火硝煙,讓飽經摧殘而幸存下來的古城牆再度經受身心的折磨。

    引領全民性消防理念。注重媒體輿論導向。在五台山電視台開設“每日消防”欄目,播出消防知識視頻5000余次,大力宣傳消防安全常識、法律法規知識,對景區消防監督檢查情況進行跟蹤報道,鼓勵群眾舉報火災隱患及消防違法行為,督促火災隱患整改。利用網絡、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輻射大、覆蓋廣的特點,對古建築防火工作進行集中宣傳,營造無縫隙的消防覆蓋面。景區政府對124座寺廟建築表面全部塗刷防火材料,提高耐火極限,並明令禁止在琉璃瓦古建築及其附近施工時使用可燃材料;對30多處古建築周圍亂搭亂建及時予以整改,對70余處消防不合格建築設施予以拆除,杜絕滋生火災隱患;在景區47座大型寺廟安裝避雷設施,預防因雷電引起火災。保景觀全貌將當地人口從文化景觀中驅逐出來,割裂了社區的有機生長和文化系統的延續性,導致活的傳統文化消失;對景觀中人為痕跡的限制,包括構築物等,違背了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和自然演化規律。

    車行在有著悠久歷史的廬陵大地,遠遠望去,沿路小村莊建築風格整齊劃一,古色古香,一問才知道已有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歷史。然而,車子漸行漸近,記者卻發現越來越令人痛心的景象隨著外遷的農民增多,村裡的祖屋丟空的也越來越多。實化預防機制。組織開展專項行動沒收液化氣、煤氣罐、大功率電器1300多個,投資專項資金將寺廟燈光全部更換為冷光源鎂光燈,確保不留隱患。由各單位推選3名代表,每月開展一次互查互糾行動;996名消防志願者組成7支巡防隊伍,對景區寺廟檢查1200多次;在47個售票處全部設立燃香查處點,嚴管嚴控,徹除隱患。甘願讓已有600年歷史的古城牆為其屈尊!為了在房地產、高速公路等暴力行業中分得一杯羹,不羞於創造“拆遷式維修”這樣的雷語為其破壞文物的行為保駕護航!這是中國歷經了滄海桑田才得以保留下來的文物的悲哀,是當代國人歷史文化素養集體缺失的悲哀!

    注重消防意識提升。對鄉鎮、農村“兩委”負責人,寺廟僧侶,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培訓400余次。購置景區消防巡查車,利用車載廣播和LED屏進行不間斷消防知識宣傳。五台山佛教協會定期召開例會,組織研判寺廟火災形勢,及時反饋發現火災隱患300余處。消防部門通過發放資料、答疑解難、隱患排查等形式,深入寺廟、家庭和單位進行宣傳,不斷延伸消防宣傳的覆蓋面。對景區124座寺廟全部制定滅火救援預案,對47個開放景點專門制定應急疏散預案,對寺廟逐一開展演練,有效提高實戰能力,築牢火災防控的堅強屏障。為我國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城垣琉璃瓦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水平等,國內外城牆都無法與之比擬,可謂是繼我國秦長城之後的又一歷史奇觀。在文物愛好者的眼中,它比法拉利更富貴,更值得尊崇和膜拜。古城牆進行實實在在地保護,他日有何證據再去誇耀歷史的富足!子孫後代又該如何去瞻仰老祖宗的巧奪天工。僅憑在600年的世事滄桑中依舊屹立不倒這一點,就足以讓法拉利對其仰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