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五脊殿

五脊殿

日期:2016/12/15 0:29:55      編輯:古代建築史

       廡殿式屋頂是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中出現最早的一種,廡殿式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在古代只有最尊貴的建築物才可以使用廡殿頂,如,宮殿、廟宇殿堂等。廡殿式屋頂出現於先秦時期。


廡殿式屋頂分類

  廡殿式屋頂在商代的甲骨文、周代銅器、漢畫像石與明器、北朝石窟中都有反映。廡殿頂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頂,俗稱“四大坡”,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廡殿式屋頂分為單檐廡殿頂和重檐廡殿頂。

  單檐廡殿頂:其外形即重檐廡殿頂的上半部,是標準的五脊殿,四阿頂。故宮中配廡的主殿,如體仁閣,弘義閣等均是。

弘義閣

  重檐廡殿頂:這種頂式是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這種殿頂構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寬大於進深,前後兩坡相交處是正脊,左右兩坡有四條垂脊,分別交於正脊的一端。重檐廡殿頂,是在廡殿頂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條短垂脊,共九脊。

太和殿

象征意義

  廡殿頂的四角垂脊象征四方,正脊象征中央,五條屋脊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萬物匯聚中央。

“廡殿頂”不同朝代稱謂

  因為廡殿式屋頂在中國古建築中出現的最早,所以各朝各代對廡殿式屋頂都有不同的叫法。

  中國古代建築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晚唐以後廡殿頂的形象是屋面平緩,正脊較短。正脊兩端為鴟尾而不是鴟首。

  “四阿殿頂”也是宋代的叫法。“阿”是建築屋頂的曲檐,“四阿”就是四面坡式的曲檐屋頂。吳殿頂也就是“廡殿頂”。“廡殿頂”(wǔdiàndǐng),是宋式叫法。

  元明時期叫“五脊殿”。清代也沿用元明的叫法。廡殿式屋頂上共有五條脊,即,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所以稱為“五脊殿”。

(來源:新浪博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