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激活文化遺產 滋養江南古鎮

激活文化遺產 滋養江南古鎮

日期:2016/12/14 9:47:07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剛結束的第十七屆含山蠶花節上,南浔區善琏鎮政府向周邊居民免費發放了1萬余張含山風景區門票。這是十多年來,政府首次向居民大規模贈票。此舉意味著景區經營權正式回歸政府,當地居民能更好地享受到文化資源。今年2月,善琏鎮政府舉債600萬元支付給個體經營者,將含山風景區經營權收回。 
    距善琏鎮中心東5公裡外大運河旁的含山有始建於唐代的淨慈院,院內有專祀蠶神的蠶花殿。山頂有始建於北宋元祐年間的含山塔,又名筆塔,因紀念湖筆筆祖蒙恬而得名。 10年前,善琏鎮政府對古塔進行了精心修葺,成立了含山風景區,因為缺少旅游開發及景區管理經驗,將景區承包給個人經營。 
    善琏湖筆文化底蘊深厚,蠶桑業發達。因其2000多年制作毛筆的歷史,善琏素稱中國筆都,有160多家湖筆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含山是中國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當地民間更有養蠶期間軋蠶花的習俗:登含山、祭蠶神,祈豐收。含山軋蠶花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文化滋養著古鎮,當地經濟這些年發展很快。近年來,善琏鎮政府相繼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了湖筆一條街、湖筆文化館、中國筆都畫院、湖筆文化園等,使小鎮古風與今韻齊鳴。 
    含山風景區因為承包給個人經營,一直游離在古鎮文化建設之外。經營者在對景區設施的維護、古塔的保護和文化的挖掘上,與游客和當地居民的要求存在著距離。
    整合資源,激活文化遺產,善琏鎮政府決定收回景區經營權,並委托第三方進行評估。收回經營權須付出一大筆錢。善琏去年剛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了污水處理廠,財政十分緊張。再窮也要搞好文化建設,鎮政府通過舉債實現了景區回歸。 
    今年的含山蠶花節,是政府收回經營權後的第一次亮相。善琏鎮居民張根生告訴記者,“跟往年比,今年的蠶花節,參與人數最多,各類節目最多,現場也是最熱鬧的,真正成了大眾的節日。 ”
    湖筆文化、蠶桑文化是善琏獨特的文化資源,如何傳承和弘揚文化傳統,使之成為古鎮發展的源動力,善琏鎮黨委政府充滿信心又深感壓力。善琏鎮政府目前已請來北京和上海的專業設計院對含山風景區進行規劃,並和10家旅游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將含山風景區、湖筆文化館等旅游文化景點串聯起來,打造一條新的旅游線路,讓當地居民受惠於旅游經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