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基本國力的逐年增強,政府和社會對文物保護的投入也以較大幅度的加大,僅北京地區每年的開復工項目就在百余項,所投入的人民將近3億元。其修繕規模和資金投入是空前的。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門在專項審批和管理中未雨綢缪,制訂了招投標管理辦法和采取了施工隊伍崗位技術培訓以及建築材料質量檢測等措施,為北京的文物保護工作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jJ!J C.]+V8A0DN0中國古建築營造網0@-H6X|4_:P
在質量監督管理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遵守傳統操作工藝和使用傳統建材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新舊傳統建材在質量和規制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人們的認識也不一樣,存在著非常大的矛盾。比如在恢復傳統搓光油的工作中,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已經證明搓光油是我國古建築施工中的一項獨特的傳統工藝,其質量遠比使用調和漆要好得多,而且其表面光潔度強,耐氧化,比調和漆的使用年限提高了十幾年,確實是一項良好的傳統工藝。但有的施工人員卻認為搓光油對溫度、光線、時間等的要求比較高,少有疏忽就可能“超亮”,產生類似“霉斑”的現象。而使用調和漆,比較稀釋,好操作,用普通的刷子就能塗刷,不仔細看的話表面的色澤也不差。事實上調和漆僅僅是近十幾年來才使用在古建築的外檐油飾中,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實物對比表明,經陽光的照曬,凡使用調和漆的工程最長二三年,最短二三月就會褪色,油皮表面產生細微的龜裂,造成地仗干縮,減少了對木結構保護的功能。還有的施工人員,即便使用了搓光油的工藝,也不用傳統的施工方法,而是自作主張,往光油內兌煤油將其稀釋,不是用絲頭搓、油拴順,仍然用刷子刷,還是保證不了質量。再如,施工中大量使用的傳統磚瓦材料,也存在著規格尺寸不統一、質量不能保證的嚴重問題。頒行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清工部《工程做法》武英殿本,卷五十三“瓦作用料”中就已經明確規定了清官式建築磚瓦、琉璃瓦等的名稱和規格尺寸。由於缺乏必要的介紹,許多磚瓦廠甚至不知道我們老祖宗還有一套嚴格的規制和准確的尺寸要求。近十幾年來,磚瓦窯廠在經營生產中,隨意將其他地方的磚瓦運到北京銷售,造成磚瓦尺寸混亂,致使官式建築和地方手法魚目混雜,破壞了傳統的規制。而主管部門和設計單位也沒有刻意的要求,只是讓按傳統的磚瓦尺寸去加工訂貨。結果事與願違,即使要求按原建築的磚瓦尺寸去加工訂貨,時間根本來不及,工程不可能停下來等磚瓦,施工單位為趕工期,只好買來什麼用什麼。就在這種潛移默化當中,改變了傳統的規制。在清工部《工程做法》卷六十七“各項磚瓦用工”中,對砍制磚瓦也有明確的規定,記錄了砍磚的人工定額,因為過去磚的強度較大,砍磨費力,所以對每個工砍多少是有規定的。現在我們的一些施工隊伍在買磚時,專門挑強度不太高的,價格偏低的,為的是省錢省力。而磚瓦廠也投其所好,將磚瓦泥的質量降低,生產一種便於砍磨、體輕質差的“桃酥”磚,這種磚容易砍磨,施工的速度大大超過了以前。用這種磚鋪地,非常不耐磨,一兩年就要換一批磚;用這種磚砌牆,由於磚體內有氣泡和顆粒,往往造成磚的橫向斷裂,直接影響到牆體的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