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我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前天,文化部對外公布遺產日期間的文化活動安排,其中在北京將舉行“薪火相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師徒同台展演”、“我們的精神家園——2011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大展”以及“中華典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等活動,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
傳承人師徒同台展非遺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從昨天起正式實施,所以今年“文化遺產日”活動的主題定為“依法保護,重在傳承”。圍繞這個主題,2011年“文化遺產日”主題活動將於6月10日至15日在中華世紀壇展覽館舉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薪火相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師徒同台展演”。
據介紹,此次展演活動調選的參展項目,涉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9個類別,共41項。屆時,來自北京、山西、遼寧、四川、青海等25個省(區、市)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將攜徒晉京,同台獻藝,共計演出22個節目。
首辦全國性非遺攝影展
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師徒同台展演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宣傳展”和“我們的精神家園——2011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大展”也將在中華世紀壇展覽館舉行。其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大展是第一次全國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題攝影展。
攝影展展出的221幅(組)作品,是從全國范圍兩萬多幅應征稿件中嚴格遴選出來的。這些融紀實性和藝術性、真實性和典型性於一體的攝影佳作,用鏡頭語言全面而客觀地反映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狀況、存續狀態和保護成果。
200種歷史文獻“揭秘”非遺
6月6日至6月19日,位於文津街7號的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將舉辦“冊府琳琅,根脈相承——中華典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以文獻、實物和活態展演相結合的方式,展示近200種珍貴歷史文獻中記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20余種技藝。
據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介紹,展覽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古代典籍與非遺技藝館,通過文獻全面展示古代典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第二部分為文津雕版博物館,以分類與編年的形式梳理中國古代書籍雕版的脈絡;第三部分為圖說中華百工技藝長廊,選取《天工開物》、《耕織圖》、《農書》和《武英殿聚珍版式》等的圖版,通過展板圖說方式展示中國古代非遺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