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文脈——在塘棲古鎮探訪建設中的余杭方志館
日期:2016/12/13 20:12:0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地情研究中心一層軸側圖
12月30日訊 余杭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自然人文景觀極為豐富。為實施“文化名區”戰略,余杭區史志辦根據保護、利用、發展地方志史的需要,在千年古鎮塘棲的運河之畔,正在修繕一處古色古香的“余杭方志館”。一個初冬的午後,筆者一行在區史志辦吳主任的陪同下,先睹為快。
方志館選址塘棲有講究
余杭方志館,選址於塘棲的古運河畔水北街西端的兩幢具有明清風格古宅。塘棲古鎮作為京杭大運河上一顆耀眼的明珠,是大運河南段的重要節點,方志館在此投入建設對保護好當地的歷史遺存、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據吳主任介紹,該項目建於塘棲看重它濃重的古鎮文化以及原有的客源基礎,建成後既能與其他文化遺存配套,又能有效地增加古鎮歷史文化的厚重感,兩者相得益彰。
方志館的建設讓原先較為封閉的地方志書走向開放狀態,給研究地方志文化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台。不難發現,方志館日後建成也將成為塘棲古鎮旅游的的一大亮點。
方志館設計頗具人文關懷
方志館所在的這兩幢古宅秉承明清的建築風格,典雅幽深,為兩層的磚木結構,由廳房、廂房、天井交叉組成,占地面積765.6平方米,建築面積1286.6平方米。
走進古宅,各種用於裝修的石材木板堆疊在空地上,井然有序。方志館的建設是在古宅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遵循古宅原有的結構,盡最大可能保護古宅遺址。
按照設計理念和功能定位規劃,余杭方志館分地情研究中心和地情展示中心兩大區塊。地情研究中心是以收藏、保護、研究、交流、開發、利用各種志史為主體的一個綜合性場所,也是人們讀志、用志、研究方志文化的基地。地情展示中心除文字介紹外,注重采用畫面、沙盤、雕塑、場景復制、動漫視頻以及聲、光、影等各種形象化手段,將枯燥無味的志史文案轉化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視覺、聽覺享受,全面介紹和展示余杭境內的自然與社會、歷史與現狀。
整個規劃設計中,古色古香庭院式的裝修風格,頗具人文關懷。日後在方志館游覽的人們仿置身於身心放松,愉悅感官的風景之中。現代高科技的運用更是恰到好處地讓陳舊的文化活絡起來,使該項目建設的服務功能性變得尤為突出。
方志館投建意義深遠
余杭的悠久文化,以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開篇。在這片美麗富庶的土地上,之後誕生了精彩紛呈的各種文化類型,各類志書記載著這些文化的歷史以及發展現狀,方志館建設就是以方志入手,從余杭建志入門,尊重歷史,客觀求實,為余杭歷史發展研究提供新手段、新平台。方志館與塘棲古鎮的巧妙融合,提升了塘棲古鎮的整體旅游文化品位,為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悉,余杭方志館今年10月9日進入實質性施工以來,進展順利,計劃明年7月前完成裝修、改造、布展等一系列工作, “十一”黃金周正式開館迎客。屆時,想一睹方志館風采的朋友不妨親自走一趟塘棲古鎮,感受一番別樣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