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杭州塘棲古鎮構建最美文化

杭州塘棲古鎮構建最美文化

日期:2016/12/13 20:11:35      編輯:古建築紀錄

  杭州1月18日電 記者蘇唯謙 通訊員李月紅 張偉報道: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塘棲鎮,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熱衷於舉辦各類文化懇談聚會和文化沙龍。在這裡,傳文化、品文化、寫文化蔚然成風,人們生活富足的同時,也在不斷追求著精神富有。
  “要留得住人!從前塘棲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好來吸引人,現在要以文化留住人,不能只是‘吃’文化!”日前,文化人豐國需在塘棲鎮舉辦的文化座談會上熱切呼吁。
  埋頭寫作《塘棲舊事》的蔣豫生老人也在座談會上說:“塘棲文化底子深厚,故事也很多,可惜現在好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些故事了。我建議,動員老塘棲人來口述或撰寫塘棲歷史故事。鎮政府要幫助、支持出版有關塘棲的書籍,要加快籌辦塘棲歷史陳列館,抓緊搜集老照片、老物件,不然就無處尋找啦!” 對此,豐國需補充道:“塘棲重點文創企業代表之一的楠宋瓷業做得好,他們把創意融入陶瓷,將塘棲文化做成了能走進尋常百姓家的藝術品。”
  京杭大運河在塘棲穿流而過。塘棲老字號“百年匯昌”傳承人虞銘說:“大運河是我們塘棲鎮的精神文脈。人們生活富裕了,對文化傳承更多關注,而傳承不僅要靠經濟投入,更需要人文投入和自身修養的不斷提升。”塘棲鎮《唐棲》雜志執行主編胡建偉認為:“文化應植根於鄉土,要著手修訂塘棲文化叢書,讓塘棲歷史文化融入鄉土教材,讓優秀文化得以薪火相傳。目前,《塘棲鎮志》編撰工作啟動,就是個良好開端。”
  據了解,文化座談會作為塘棲鎮“貫徹十八大,綻放幸福花”主題宣傳月的活動之一,不僅掀起了學習十八大精神熱潮,還推出了優秀文化傳承攝影展覽和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動。
  記者近日擠在游客和當地民眾中間,觀看了在廣濟橋頭仿古戲台演出的宣傳十八大的精彩節目,鎮工會藝術團、老干部藝術團、水鄉歌詠團的團員們載歌載舞,輪番表演的越劇、舞蹈、歌曲等節目贏得陣陣喝彩和掌聲。據鎮文化站干部介紹,參與演出的只是一部分文藝骨干,在鎮裡登記注冊的文體團隊多達34個。
  塘棲鎮委書記李敏華告訴記者,塘棲2012年僅文化事業投入就達800多萬元;5年間,鎮圖書館三度擴建。如今,該館每個月的文獻借閱量約4000冊。李敏華隔三岔五就能收到當地不同職業的群眾編撰的書籍和刊物,內容涉及塘棲的歷史考究、地方產業研究、故事創作集等。
  塘棲鎮常年編印兩本交流刊物,一本是鎮政府主辦的季刊《唐棲》,另一本是《水鄉故事》。胡建偉說:“《唐棲》創刊8年,其代表著一個鄉鎮對文化的態度,也浸潤著這方水土上,人們的精神氣質。”正是有這樣的人文氣質,被譽為“中國故事之鄉”繁盛地的塘棲鎮,成立了國內首家民間故事沙龍,辦起了國內第一家故事網站“故事派對”,組建了國內第一家故事培訓學校,還創辦了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水鄉故事》雜志,30多名沙龍成員在全國各級賽事中獲獎300多次。
  走在塘棲鎮的商業老街——水北街,文化交流中心之感油然而生:在掏7元錢便可消費的評元茶館,20多位當地人圍坐在一起,聆聽著塘棲古橋歷史;匯聚老手藝的“十裡紅妝”木器店、古法手工缫絲的絲被作坊裡,人頭攢動……李敏華說:“這些活著的文化,能為未來的塘棲文脈留下一些注腳,讓後人可以回望21世紀初的塘棲人在想什麼。”
  講文化、寫文化,積極參與文化建設,正日益成為塘棲古鎮的一道風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