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武漢新城區51個古鎮名村入選保護名錄 將全面開發

武漢新城區51個古鎮名村入選保護名錄 將全面開發

日期:2016/12/13 20:10:37      編輯:古建築紀錄

  武漢也有自己的“宏村”“烏鎮”

  新城區51個古鎮名村入選保護名錄 將全面保護和永續利用

  武漢3月27日電 記者羅偉 安徽宏村、浙江烏鎮、江蘇周莊等古村古鎮聞名遐迩,您可能不知道,武漢的古鎮名村風采不輸它們。昨天,市政府常務會通過武漢市歷史鎮村保護名錄及其規劃。這意味著,武漢將正式啟動對51座古鎮古村的挖掘、保護、開發、傳承。

  近期,該市對6個新城區的67個鎮、2087個行政村、15580個自然村灣進行普查、規劃,制定歷史鎮村分級保護名錄。調查發現,武漢共有兩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分別為江夏區金口街和新洲區倉埠街;歷史文化名村49個,其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4個,分別為黃陂區木蘭鄉雙泉村、江夏區流芳街營泉村、江夏區湖泗鎮夏祠村和浮山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共20個,市級歷史文化名村25個。

  調查人員說,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武漢歷史鎮村文化脈絡之完整、歷史遺存之豐富,不輸外地。在新城區內共589處文化保護單位中,秦漢以前時期的共167處,約占28%;三國至唐時期的共12處,約占2%;五代宋元時期的共126處,約占22%;明清時期的共188處,約占32%;民國及以後時期的共96處,約占16%。

  調查人員也發現,由於保護意識不足,對這些珍貴歷史遺存的保護與利用幾近空白。在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五批次共計350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武漢僅大余灣一處入選。

  此次出台的保護規劃將更新保護利用理念,促進全面保護和永續利用,明確各歷史鎮村的特色、定位和發展目標,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同時,加強對與歷史鎮村密切相關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農田、鄉土景觀、自然生態等景觀環境的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