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與高雅藝術能否相融相濟
日期:2016/12/13 20:08:53   編輯:古建築紀錄浙江烏鎮戲劇節嘉年華活動場景。CFP
5月19日是“中國旅游日”,同日,烏鎮首屆戲劇節落下帷幕。千年古鎮進行的這場文化實踐,背後隱含著一個深層課題:旅游與文化如何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旅游熱的今天,這又將帶來怎樣的啟示?
長達8小時的舞台劇《如夢之夢》,首演後的13年中,僅再演過兩次。5月9日,在浙北江南水鄉的千年古鎮——烏鎮再次上演了。作為烏鎮首屆戲劇節的重頭戲,一起上演的還有5部國內外經典舞劇。
觀眾有沒有8小時的欣賞耐心?高雅藝術在一個小鎮如何打開市場?烏鎮首屆戲劇節能否如期贏得認同和喝彩?這11天裡又會給烏鎮旅游帶來什麼啟示?
5月19日,戲劇節閉幕,這些問題逐漸明朗起來。業內甚至迫不及待地把這次戲劇節的成功,上升到“烏鎮模式”升級版的高度,認為烏鎮開啟了古鎮休閒度假旅游向文化旅游深度發掘的新時代。
耗巨資舉辦戲劇節——創新還是冒險?
5月的烏鎮,不僅成了戲劇的天堂,也成了“如戲如夢”的地方。
李安、林青霞、孟京輝、周志強、徐帆、宋丹丹、賴聲川、黃磊等諸多大腕,來自全世界超過120組藝術表演團體,《鯨魚的骨骸內》等享譽世界的6大精品戲劇以及12部青年戲劇競演作品,近千場街頭的戲劇表演……11天時間裡在烏鎮景區輪番上陣。
用了10多年的時間,從開發東柵景區的觀光游到西柵景區的休閒度假游,烏鎮因始終走在古鎮旅游開發的前頭,被業內稱為“烏鎮模式”,2012年位居全國單個景點游客量和營業收入首位。這次將目光瞄准曲高和寡的高雅藝術——小眾化的戲劇,投入巨資舉辦戲劇節,烏鎮為什麼要這樣做?
“從景區開發到現在,烏鎮一直非常注重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在這個時代,從市場角度看,很多人對旅游的要求不只是要放松心情,還想感受更多的藝術和文化。”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品牌總監陳潔說,烏鎮旅游走到今天,已經具備向文化和藝術領域開拓的能力。
據了解,這屆戲劇節早在3年前就開始籌備了。為了達到舞台演出效果,烏鎮投資4億元在景區內新建了擁有世界先進聲光電設備的現代大劇院。
場場滿座曲高和“眾”——認同還是圍觀?
5月9日,烏鎮大劇院迎來了首場演出。戲劇藝術這種現代形式與江南古鎮的傳統文化,能夠水乳交融嗎?
從3月27日開始門票預約的情況來看,希望很大。6部大戲演出的門票,從50元到2013元的多檔次價位,讓游客和愛好戲劇藝術的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到5月16日,已演出的3場《如夢之夢》,每場868個座位,場場滿座。
“沒人打擾,也沒有拍照或喧嘩聲,共同營造出具有象征感和儀式性的氣場。”來自桐鄉市區的普通市民劉女士感慨,“獨特的劇場為演出加分不少,可以如此親近演員,近到可以聽到演員的呼吸,數清她們臉上的淚珠,有一種心靈相通的美妙感。”
高雅藝術受到群眾的歡迎,是這次戲劇節的一個意外收獲。
盡管如此,也有人認為,這次戲劇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5月份傳統的旅游旺季所帶來的人氣效應,很多游客不是因為觀看戲劇而來烏鎮的。有的游客也認為,面對突然出現在眼前的流動性演出和即興表演,是在被動接受觀看,除了短暫的圍觀,並沒有多少人真正為此停下腳步。
千年古鎮戲劇盛宴——沖突還是融合?
美國現代劇場最具影響力的大師布魯斯汀說,他參加過無數戲劇節,唯獨在烏鎮,他看到了東西方交流中前所未有的深度。
“我們讓這些戲、這些藝術家們在烏鎮相聚、對談、彼此觀摩,本身有一個隱形的“化學作用”,可以影響到整個戲劇文化。”賴聲川說。許晴表示:“烏鎮的劇場雖然不是最大的,卻是最精致的,它能拉近演員和觀眾的距離,烏鎮和戲劇是絕配。”
本次戲劇節由國際邀請單元、青年競演單元、古鎮嘉年華3個各具特色的單元組成。
在國際邀請單元,烏鎮戲劇節將為廣大戲迷帶來6部視覺盛宴,分別是《鯨魚的骨骸內》《最後的遺囑》《鐵軌之舞》《如夢之夢》《四世同堂》和《空中花園謀殺案》。
整個戲劇節期間,有超過120組藝術表演團體以烏鎮西柵的木屋、石橋、巷陌甚至烏篷船為舞台,進行精彩的表演,每條大街小巷像藝術的海洋一樣,戲迷和游客隨時都可以停下腳步在路邊觀看,如果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參與其中,融入烏鎮戲劇節的大聯歡中。
千年古鎮上演的一場場戲劇盛宴,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沖突,還是相輔相融,成為很多人思考的話題。
擬5年掙回4個億——延續還是轉型?
4個億的大劇院投資,這是烏鎮旅游在原有“烏鎮模式”上的深挖,是從傳統歷史文化向現代文化的一種延伸,還是另起爐灶,轉戰新興的文化旅游?
2012年,在烏鎮景區接待游客600.83萬人次中,西柵景區達到了219.84萬人次,同比大幅增長33.4%,已經成為烏鎮景區游客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其次,在2012年烏鎮景區2.87億元的營業收入中,門票收入首次低於50%,非門票收入首次超過50%,其中酒店住宿與餐飲收入占比接近40%,商貿、導游、車船等其他相關收入占比10%左右。
深度開發迫在眉睫。舉辦烏鎮戲劇節就是其中選擇之一,引進文化元素,讓高雅藝術在游客身上發生“化學反應”。讓匆忙的游客在涉足古鎮歷史文化之後,再為觀看世界知名大戲而停留下來,從營銷的角度,這是很多古鎮旅游開發者夢寐以求的“一日游變成兩日游”。
不僅如此,烏鎮還將准備用5年時間,把投資大劇院的4億元賺回來。
其實真正的盈利點,不在大劇院演出的票房,而是大劇院演出所帶來的其他效應,比如住宿和餐飲這兩大塊就是一個新增長點,這也是烏鎮景區步入深度開發的方向。
歷史積澱加現代元素——終點還是起點?
“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加上現代文化元素,烏鎮戲劇節僅僅是一個開始。”烏鎮黨委書記、烏鎮國際旅游區管委會主任陶詠椿說,成功引進雅達國際健康產業園和平安養老園兩大項目,啟動西游影城項目後,今天的烏鎮正依托旅游經濟的發展優勢,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利用特有的人文環境和文化生態,積極拓展養生養老、文化影視等多領域旅游發展。通過將文化、旅游等多種元素整合提升,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項目,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烏鎮多元化發展。
“戲劇節的成功舉辦,標志著烏鎮向國際一流風情小鎮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陶詠椿說,當前,作為浙江首家省級旅游實驗區,桐鄉正在全力實施“鎮區景區化、景區全域化”的各項工作,桐鄉正在打造成為中國旅游第一大縣、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今後烏鎮會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引進文化元素。
未來5年到10年,烏鎮的夢想是要把這個古鎮打造成世界級的文化藝術交流目的地,讓游客在烏鎮不只看到優雅的水鄉風情,更能開始一段文化之旅。(本報通訊員 陳洪標 本報記者 潘劍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