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方縣六龍古鎮建設掃描
日期:2016/12/13 20:05:02   編輯:古建築紀錄古韻悠悠“小荊州”
青青石板街、飛檐翹角的房屋、古樸的商鋪招牌、屋檐下的大紅燈籠、镂空花格窗、牆上的詩詞壁畫,彰顯著古鎮悠久的歷史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站在哪一個角度,都能感受到一股悠悠古韻撲面而來。
六龍鎮位於大方縣城東面12公裡處總面積77.87平方公裡,居住著漢、彝、苗、蒙古、仡佬等11個民族。曾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全省文明鄉鎮”、全省唯一一個省級“詩詞之鄉”。另外,六龍鎮還是著名的“豆干之鄉”、“龍燈之鄉”。因文化底蘊深厚、交通便利、商業繁榮、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交融滲透,文人輩出,自古以來被稱為“小荊州”。
近年來,該鎮緊緊抓住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在“突出特色”上狠下功夫,確定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發展區域經濟”的建設思路,把古鎮建設與當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結合起來,全力打造“三鄉古鎮”,即打造“詩詞之鄉、豆干之鄉、龍燈之鄉”。
“六龍上百年的古建築大多已經損毀,遺留下的多已經是斷壁殘垣。”前清進士徐懷禮的後裔徐詩匯老人介紹說。
怎樣在殘留的建築痕跡間尋找到過去的建築風格?六龍鎮把古鎮建設風格定為仿古做舊,即屋面小青瓦、翹角飛檐、龍鱗脊、花格門窗柱基鼓形、花紋以龍圖騰為主、柱黑色、正立面賠曬壁、建詩牆壁、修牌坊、鋪石板,與自然景觀相應襯,並融入民間傳說、歌謠、詩詞楹聯、龍圖騰等文化元素,牆上有詩詞,門上有楹聯,從而營造一個環境優美、有著濃郁文化氣息的特色古鎮。
該鎮結合山奇水美、氣候溫和的自然優勢,把古鎮建設與休閒旅游結合起來,帶動特色農家樂飲食業、特色小吃六龍豆干制品加工,打造“特色小吃一條街、特色小商品一條街”。組織舞龍隊,集中展演獨具特色的舞龍藝術。開發庭院旅游、民居客棧、手工作坊等,帶動廣大居民參與,逐步將古鎮推向市場化運作,形成真正的特色示范小城鎮。
該鎮還積極選好傳播文化的載體,作為展示傳播文化的有力手段,在古鎮街道、公園等適當的地方修建詩詞文化牆,展現深厚的文化底蘊,預留讓游人書寫的空間,吸引游客,打造新的文化地標和亮點。
該鎮目前啟動古鎮民居改造700戶,完工400戶;街道硬化7373平方米,巷道硬化5100米;修建下水道1500米,鋪設青石板5600平方米;修建牌坊一座、詩詞文化牆400平方米;制作安裝古式招牌120塊、花箱60個、石花缽石凳10組;購買安裝燈籠1350個、燈帶7200米、射燈1100顆、果皮箱40個、體現地方民俗雕塑3組、石獅子1對;布置展廳一個,制作幸福小鎮(古鎮)規劃沙盤一個;綠化栽種竹子200平方米,購買各種綠化苗木和花對鎮區進行了綠化。使古鎮既獨具歷史古韻,又彰顯現代特色。(張珍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