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
今年夏,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中心、中華文化促進會創意文化中心、中國古城鎮保護發展委員會文化創意中心聯合發起的“華夏文化藝術家全國校園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系列講座”大型公益活動的示范講座,在北京市楊莊中學正式啟動。來自國內外的多名藝術家和專家,參加了主題知識示范講座。
本次活動是全國性的大型公益活動,將在全國的校園圍繞著“老少共話中國夢”,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和普及民族文化藝術知識為主題,由文化藝術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互動方式,向學生們講解和傳授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文化遺產與藝術知識,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藝術知識走進校園。
在本次活動中,多功能揚琴發明家演奏家谷成忠向學生傳授揚琴演奏的藝術知識;奇絕表演藝術家古野以樂曲現場吹奏的方式讓學生欣賞葫蘆絲,巴烏等民族樂器樂曲;韓國青雲大學中國系教授崔昌源結合中國文化研究,以風趣的互動方式,向學生們傳遞了中韓文化比較的知識信息;國家一級雜技演員趙紅旗結合自己的成長史和表演藝術展示,讓學生大開眼界;著名剪紙藝術家崔博雲以“手指間的文化 夢想中的執著”為題,以演示和互動方式,向學生傳授源遠流長的中華民間剪紙藝術。
他們的精彩示范主題講座,受到了師生們的熱烈歡迎。在場藝術家們耐心的講解,不時的為學生們解答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們充滿好奇爭先恐後地嘗試著。後續活動中,還安排了民間剪紙、泥人制作等數十個非遺項目,讓藝術家與學生們面對面的學,認真的去體驗,去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
本次活動首次將民族文化遺產的教育與藝術家相結合起來,讓更多的學生不出校門就能了解學習、深入思考、動手實踐,因此,將對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重大的深遠的影響。
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工藝,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那些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煥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往往有著豐富的積澱與底蘊,體現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審美和觀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對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付出與堅持,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對非物質文化的重視與珍惜。讓我們共享出彩的機會,正是中國夢的內涵。而對非物質文化的繼承與發揚,讓我們共享精彩文化帶來的精神財富,或許正是老一輩的藝術家奮斗的意義所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後繼有人。
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汪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