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雞鳴寺

古雞鳴寺

日期:2016/12/14 17:28:11      編輯:古建築紀錄

古雞鳴寺

    修復後的雞鳴寺幽淨古樸,煥然一新。由雞鳴寺路左側循石級緩步而上,一座黃牆洞門迎面而立,洞門正中“古雞鳴寺”四個金字熠熠生輝,這就是雞鳴寺山門。步入山門,左為施食台(志公台)。由施食台往前為彌勒殿,其上為大雄寶殿和觀音樓,殿內供奉著兩尊由泰國贈送的釋迦牟尼和觀音镏金銅坐像,並新塑了觀音應身像三十二尊,供奉於殿內。大雄寶殿之東為憑虛閣遺址,西為塔院。塔院內全部采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藝,青石鋪設地面,一座七層八面的藥師佛塔拔地而起。此塔為1990年重新建造,是雞鳴寺歷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約44米,外觀為假九面,實為七級八面。斗拱重檐,銅剎筒瓦,在陽光照耀之下,塔剎金光溢射四方。塔身建有內梯外廊,宏麗壯觀,映帶霞輝。此塔被稱為消災延壽的藥師佛塔,含國泰民安和為香客、游人消災延壽的祝禱之意。寶塔南面正門上額“藥師佛塔”四個大字,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手跡。北門門額上镌刻有“國泰民安”匾額,為南京市市長所題。塔內供奉有藥師佛銅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於北京雍和宮,1972年由趙樸初向國務院提請、經周總理批准送給南京靈谷寺,靈谷寺維修時,將該佛像暫存市文管會,寶塔建成後,又從文管會迎奉於塔內。塔內每層中間還有四個佛龛,為明代金絲楠木雕,原為北京中南海舊物,每個龛內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藥師佛像。觀音樓左側為豁蒙樓,樓甚軒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