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展示台州燦爛的傳統文化 《台州古村落》出版始末

展示台州燦爛的傳統文化 《台州古村落》出版始末

日期:2016/12/13 19:24:51      編輯:古建築紀錄

《台州古村落》書影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各地新華書店相繼陳列了一大批以展示文化名城包括古村落為題材的書系,如北京、南京、成都、蘇州、紹興、楠溪江等,這些書因其文圖精美,從而享有很高的美譽度,被稱為一座城市一個地方的文化名片。

由台州市檔案局和台州市農辦聯合出品的《台州古村落》,成為這個書系中的一員,同時也為台州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不久前,《台州古村落》新聞發布暨古村落建檔工作座談會在市檔案館召開,40余位與會者為加強古村落保護工作,紛紛出謀劃策。

背景:全省打造農村“金名片”

說起這本書,“故事”得要從這講起——

2012年3月26日。時任省委副書記的李強在全省檔案工作暨表彰先進會議上指出:“今年,省委省政府把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利用工作擺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將出台政策文件,推動立法,並召開現場推進會進行全面部署。希望檔案部門積極參與這項工作,對還沒有建檔的歷史文化村落抓緊建檔,並及時提供查檔服務,為歷史文化村落的修繕保護、恢復原貌提供依據。”

當年4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若干意見》。

5月9日,省委又在衢州召開了全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現場推進會。會議指出:“我們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立即行動起來,采用有效措施,加大保護力度,努力把歷史文化村落打造成為浙江省農村的‘金名片’。”

從5000多個行政村裡選出65個古村落

市檔案局和市農辦積極響應,決定聯合推出“古村落”一書,編書工作列入議事日程。

“我們主要認為,台州歷史悠久,村落類型齊全,充分發揮檔案部門在古村落保護中的建檔存史作用。”市檔案局局長、本書主編之一吳志剛說。

這項工作分三步走。第一,台州有5000多個行政村,工作人員在按照省定標准基礎上挑選了121個歷史文化村落,對這些村落,按村史村情、村落生態、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古樹名木、古今名人、民風民俗、特產工藝、特色經濟及其他等10方面進行全面建檔;第二圖文對照,夾敘夾議;第三專題研究。“5月,我們還就古村落建檔問題請教了我國著名檔案學權威、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馮惠玲女士,馮校長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吳志剛說。

通過市農辦,有關人員又對121個歷史文化村落逐一建檔,篩選出65個古村(鎮),“書中選取的65個古村落(鎮),是在台州市上報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名單的基礎上,進行了篩選,後又聽取各縣(市、區)文史專家的意見,並進行少量調整後確定的。”市檔案局副局長、本書副主編之一王茂煥向記者介紹。

15萬字560張圖組合的厚重之作

由天台縣的孫明輝、閒雲提綱執行主編兼作者,溫嶺的葉艷莉,三門陳建華,黃巖陳靜,仙居張峋(現在市博物館工作)、釋籐,玉環吳達夫,臨海彭連生,及李煥榮等為主力作者陣容,經過一年多時間,各地作者進行了實地采訪、拍攝,終於完成了《台州古村落》一書的初稿。

該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形成了15萬文字560張照片這樣一部厚重的著作。

記者見到這本《台州古村落》一書,該書為大開本,圖文並茂,印刷考究,共370多頁,由吳志剛、王維龍主編,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浙江大學教授毛昭晰和台州市委書記吳蔚榮分別作序。

全書分為“故鄉記憶”、“夢裡老家”、“故土拾遺”等三大板塊。

“故鄉記憶”:主要表現那些傳統建築風貌整體保存完好,人文歷史較為豐富集中的古村落(鎮);

“夢裡老家”:集中表現古民居的建築特色以及蘊含其中的人文精神;

“故土拾遺”:主要表現獨具特色的古代建築遺存。

書中既有山區丘陵的村落,也有海濱海島村落,涉及到一大批保存較為完好或亟需搶救保護的古民居、古祠堂、古戲台、古牌坊、古橋、古道、古渠、古井、古街巷、古城堡、古塔、古寺廟等歷史文物實物,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印記,它們比較完整地反映了台州村落的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當天的“首發式”上,省檔案局副局長韓李敏高度肯定《台州古村落》一書。他覺得歷史文化古村落留下了豐富的檔案遺產,古建築、古文書、家譜、方言等都屬於建檔范圍。“台州對歷史文化古村落的建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希望今後再接再厲,把建檔和搶救工作再升一個台階。”

記者在序言中看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浙江大學教授毛昭晰先生認為:“台州市委市政府重視古村落保護工作,充分表明了地方黨委政府的遠見卓識。”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燕充分肯定了這本書的意義,張燕部長在講話中指出,編纂出版《台州古村落》和為古村落建檔,是市檔案局、市農辦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的戰略決策的具體行動,體現了強烈的責任意識、爭先意識、精品意識,對於展示台州燦爛的傳統文化、留存歷史記憶、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和推動鄉村旅游都有很大作用。希望充分發揮《台州古村落》的作用,高標准繼續做好古村落建檔工作。

用散文的筆觸去敘述歷史

這本書的作者都具有散文寫作風格,在表現形式上注重它的文化意味,避免干巴巴的史料和建築術語的堆砌,用一種散文的筆調去描述古村落(鎮),以一種純樸的情感去敘述歷史,讓不同文化層次的大眾也喜歡此書。

全書每篇以村為單元,敘說著村落變遷與家族興衰的歷史。以照片為主,輔以詩情畫意的文字。圖文對照,照片優美,語言流暢,富有韻味。書中既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渚古城,又有跻身全國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紫陽街;既有溪山生色的將軍村嶺根村,又有清初的海禁村東屏;既有浙東南吳氏望族聚居地高遷,也有號稱海上布達拉宮的東海汪村東河社區。

為便於讀者了解村落的歷史沿革全貌,記者看到每個村落的篇首,專門設有地理檔案一欄,簡單介紹此地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山川河流、人文特點、榮譽名稱等。“這些照片、文字都通過作者實地拍攝、核對考證後取得,忠實地記錄這些村落的歷史與現狀,較好地起到了存史記憶的作用。”吳志剛介紹道。

建立台州古村落電子數據庫

當日,市檔案局和市農辦有關人員,向市圖書館、市新華書店、市城建檔案館及椒江區章安街道、黃巖潮濟村、臨海市嶺根村等代表人士贈送《台州古村落》一書。

隨後,市相關文化部門、旅游單位和文史專家等參加座談會。座談會上,市相關部門和文史專家認為《台州古村落》編得非常好,圖文並茂,文筆優美,裝幀講究,可讀性強,存史和研究價值高,不愧是一部精品。古村落檔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古村落的逐漸衰落和消失,如何記錄好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文化,為古村落建檔是最好的辦法,也是對古村落的很好保護。要把古村落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特色旅游等工作結合起來做,讓保護與開發並舉。

有與會者建議,要將台州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做成45分左右的影像光盤,也有人提議旅游與影視文化結合起來,在古村落創建台州影視拍攝基地,以填補這一空白點。

記者又從市檔案局獲悉,台州市歷史文化村落(街)電子數據庫正在全面建檔中,建成後向公眾開放。

屆時,市民輕移鼠標進入“台州古村落建檔內容”網頁,即可查閱自己感興趣的古村落,甚至每一座古宅、每一棵名古木的文字影像資料。比如,你點一下“嶺根村”,就會出現該村歷史文化介紹的文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