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西塘平民文化展示館:展示古鎮千年的生活

西塘平民文化展示館:展示古鎮千年的生活

日期:2016/12/15 22:25:02      編輯:古代建築
 

  長期的小集鎮簡單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西塘既共通又富有個性的民間風俗;千年的農耕文明養育了古鎮西塘,也因此保留了許多農村的風情習俗。千百年來,西塘鎮上的人各司其行,代代相傳,保持了了原生態的生活風情。作為全面展示古鎮生活的“西塘平民文化展示館”於近日正式開館,從人居文化、宗教文化、宗族文化、風情習俗、飲食文化、儒商文化等方面,以圖文、燈箱、雕塑、長卷等形式解析西塘的平民文化。

  所謂平民文化就是平民的經濟地位、生活方式、求生精神的總和。它的核心就是順應天理,平安和諧,以及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處世態度。西塘的民間風俗主要體現在節日活動上,農歷的十二個月,幾乎每個月都有活動,或勞動、或生活、或社會活動,雖然簡單,但很豐富,極有生活情趣,如從農事活動遺留下來的“春牛會”、“開秧門”。宗教,因緣文化的依托,以致眾生信仰,在西塘信奉佛教很少,因為佛教講求來世,信奉輪回。西塘人獨鐘於七老爺,七老爺是地方神,曾為解救西塘百姓而獻身。鎮上還有東岳大帝廟、藥師庵、聖堂等,它們都屬於道教,東岳大帝廟始建於明代,已有六百年歷史了。

  宗族文化也是平民文化的一種,它是一種以姓氏為系脈的家族精神的反映,它主要是由你的祖宗告訴你,你來自哪裡,根在何方,你應如何做人等等。

  宗族文化在西塘主要體現在堂名、儀門額題等,它們家族的精神圖騰。西塘的千米長廊,它的源頭就是商家為了照顧行人和顧客不受風雨烈日之苦,最早的長廊是每家店門前各自搭建的廊棚連接而成的,以儒商“仁”的旨意而建,是儒商文化的物化。再看百年藥店鐘介福的對聯:“寧藥架滿塵,願天下無病”,儒商的職業道德可見一斑。

  西塘人的飲食長期以來形成了固有的習慣,講求結構合理,主副分清,菜肴簡單,新鮮、營養,而且科學搭配。西塘人習慣喝當地農村自釀的米酒,好喝茶。

  “隨遇而安”是西塘平民人居文化的核心,在他們看來,這裡到處是好地方,擇地造屋不看風水,順應環境,而不是硬讓環境適應自己。在宅居的建築形態、結構、節奏等方面,都講求簡潔、明瞭、實用。建築單體的樓層不高,庭院精致,環境幽靜,即使有錢人家也不張揚。西塘的田歌、宣卷、蚌舞、七老爺廟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附近一帶很知名的,現在都有傳承人。

  在“西塘平民文化展示館”更是展出了一幅長卷,描繪的是民國時期西塘最繁忙的塘東街的街景,所有的店號都是根據許多老人回憶的而畫,畫成的全卷有二百多個人物,是當年社會的真實寫照,也是展館內的亮點所在。(記者 楊倩 通訊員 陳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