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峨眉山寺廟歸隱:登高祈福,請求神的庇護

峨眉山寺廟歸隱:登高祈福,請求神的庇護

日期:2016/12/14 8:44:39      編輯:古建築紀錄

    峨眉山貴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一千多年歷史,是普賢菩薩道場,而普賢菩薩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所以來峨眉山,無論是否願意,進入寺廟、親臨金頂拜佛、祈福是不能省去的環節。

    峨眉山共有大小寺廟28座,冬游峨眉出於安全考慮,走步行道上山比較艱難,因此一些寺廟不便抵達,但並不影響祈福、朝拜的目的。峨眉最知名最重點的八大寺廟分別為: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萬年寺、洗象池、華藏寺,冬季前往峨眉山,除步行道途徑的仙峰寺、洗象池外,其他寺廟均可前往進行祈福、朝拜。

    峨眉山祈福寺廟簡介

    建議以大佛禅院、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華藏寺、萬年寺為主。

    大佛禅院:位於峨眉山東郊,整個寺廟富麗堂皇、雄姿宏偉、氣勢磅礴,既是去峨眉山佛界祈福、朝聖的起點;又是公眾游客去峨眉山旅游進入名山的起點。

    大佛禅院坐西向東,占地400余畝,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整體布局分為三大功能區域:北面(臨市區)是佛教朝拜區,向游客信徒開放,進行各種宗教儀式,中部是佛教園林文化共享區,有大面積植被,曲徑通幽,適宜休憩散步,南面為佛教院校教育區,也是四川佛學院所在地。

    報國寺:位於峨眉山腳下,是峨眉山第一大寺。寺廟坐西向東,依山靠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香火也常年不斷。報國寺建於明萬歷年間,原名會宗堂。寺內有殿宇五重,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七佛殿、普賢殿,環境清幽、翠竹掩映。

    伏虎寺:位於峨眉山腳下,與報國寺相距約一公裡,是一座曲徑通幽的尼姑院,因寺前的山形像一頭伏臥的老虎而得名伏虎寺。伏虎寺始建於唐代,寺內有全山最大的羅漢堂。整座寺廟依山而建,周圍古木參天,環境清幽而秀麗。

    清音閣:又稱臥雲寺,這裡海拔710米,可以看山光水色,聞花草芬芳,聽流泉清音,被古今游人多稱譽為“峨眉山第一風景”。清音閣外的雙飛亭,左右各有一座拱形小橋,遠看如鳥翼飛凌,雙飛亭下有兩處流水,行程峨眉山“雙橋清音”攝影愛好者不容錯過。

    洪椿坪:位於峨眉山天池峰下,由清音閣上行6公裡左右即可抵達。洪椿坪座落在中山群峰環抱之中,海拔1120米,以清幽靜雅取勝。寺內主要建築有觀音殿、千佛樓以及林森小院和禅堂、僧捨等。寺廟提供住宿。冬季的洪椿坪前往金頂索道的途中,可以欣賞皚皚白雪,注意出沒雪中的猴子,保護好隨身物品。

    萬年寺:始建於東晉隆安年間(397—401)是峨眉山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之一。寺內無梁磚殿全部為磚結構,是看點之一。山腳下有車可直達萬年寺停車場,然後坐纜車或步行都可以前往萬年寺。

    華藏寺:全稱為“永明華藏寺”,位於峨眉山金頂主峰,海拔高度3079米。金殿是華藏寺的其中一殿,所處位置最高,俗稱金頂。所以金頂所指不僅是這座山峰,更主要指華藏寺和寺內著名的金殿。華藏寺,始建於東漢,當時稱普光殿,後改名為光相寺。明代在殿後最高處營建普賢殿,俗稱銅殿。殿頂鎏金,又稱金頂。金頂所在的山峰也因此得名。

    位於金頂的峨眉山標志佛像——48米高的十方普賢金佛,配合以金碧輝煌的金銀銅殿,使冬季的金頂更添幾分巍峨凝重,莊嚴肅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