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445件文物講述海澱歷史

445件文物講述海澱歷史

日期:2016/12/14 9:04:43      編輯:古建築紀錄
    北京訊 侯仁之捐贈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斧”、戰國時期的金屬貨幣“燕‘明’刀幣”和新式兵器“弩機”、三國時期的“青釉陶男立俑”、唐代的銅花鳥紋菱花鏡、清代的銀鎏金累絲花蝶頭飾……一件件出土於北京海澱的文物琳琅滿目,無聲訴說著這一地區悠久而文明的歷史。昨天下午,“沉香越千年——海澱歷史文物展”在海澱博物館正式開幕,博物館采取以物證史的方式,以445件歷史文物及相應的圖片和視頻,生動講述了海澱區自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漫長的歷史進程。

    展覽以時間為線索,按照史前時期、夏商周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金時期、元朝、明朝和清朝等不同年代,將當時出土於海澱且最具特色的文物和盤托出,其中處處彰顯著中國古人的生活智慧,流淌著傳統文化的血液。看著靜躺在展櫃裡的釉陶雞、釉陶倉、釉陶井、釉陶磨、釉陶羽觞,海澱博物館的李偉解釋說,“中國古人向來有‘侍死如生’之禮,先人在去世時,後人會將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生活用品等一一陪葬。”

    據悉,展覽將於今日起免費向公眾開放,觀眾可持有效身份證件前來參觀,無需預約。海澱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