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英科學家最新研究推測:恐龍放屁導致氣候變暖?

英科學家最新研究推測:恐龍放屁導致氣候變暖?

日期:2016/12/14 8:54:55      編輯:古建築紀錄

  這種阿根廷龍體重可達90噸,體長可達45米,它們是釋放甲烷氣體的罪魁禍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位資深科學家表示,由於大型食草恐龍吞食大量的綠色植物,並且在腸胃裡形成甲烷、二氧化碳脹氣,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成為影響當時氣候的重要因素。

    龐大的蜥腳類恐龍有標志性的長脖子,通常四足行走,1.5億年前它們幾乎散布在地球的各個角落。和反刍動物一樣,它們的腸道中生活著幫助消化植物纖維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會產生甲烷。

    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的大衛-威爾金森教授與合作者們在研究蜥腳類生態學時,產生了一個疑問:牛羊產生的甲烷等溫室氣體已經引起了氣候學家的注意,同樣散發甲烷的蜥腳類恐龍對氣候有何影響呢?他們決心探索這個謎團。

    模擬計算結果顯示,大型食草恐龍中,90噸重的阿根廷龍體長可達到45米,每天將消耗至少半噸綠色植物。如果解剖阿根廷龍的胃部,會釋放出數千升溫室氣體,相比之下現代一頭牛每天可釋放200升甲烷。研究者認為,從恐龍體內排放的氣體很容易導致地球氣候轉暖,甚至氣候變化還會釀成災難,導致恐龍最終走向滅絕之路。

    甲烷比二氧化碳更好地捕獲大氣層熱量,其有效性是二氧化碳的20倍。現代甲烷主要來源於各種各樣的自然和人為影響,其中包括:垃圾填埋地、天然氣、石油和農業種植區。

    研究人員設想,如果中生代每平方公裡有多至數十頭體重大約20噸的中等體型蜥腳類恐龍,每年全球將總共產生大約5.2億噸甲烷。工業革命開始前,全球人類活動和自然排放的甲烷為每年大約1.81億噸。當今反刍類動物,包括牛、羊和長頸鹿每年總計排放甲烷4500萬至9000萬噸。

    威爾金森說:“我們的計算顯示,這些恐龍排放的甲烷數量可能比現代社會自然和人類排放的甲烷總和還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