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物件” 風光不再成“雞肋”
日期:2016/12/14 0:05:11   編輯:古建築紀錄
逐漸被人遺忘的郵筒
昔日遍布鋼城街頭巷尾的黃色IC卡電話機現已破損嚴重,乏人問津;以前滿滿的綠色信筒現在每天“饑腸辘辘”;曾被廣泛使用的廢舊資源回收站現已閒置多時……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曾經受人追捧的城市公共設施正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成為城市發展的“雞肋”。
IC卡電話 破損嚴重乏人問津
昨日,記者走訪了站前地區的幾個電話亭,發現一個電話亭內的電話話筒上沾滿灰塵;一個電話亭內的電話機已無話筒,顯示屏也已經壞了;一個電話亭內的電話線已經折斷……據了解,拿IC電話話筒出氣重摔、破壞磁卡卡槽、卸電話亭上的有機玻璃外殼等情況屢有發生。面對破壞嚴重,落滿灰塵的IC卡電話,市民們漸漸對其說“拜拜”。另外,IC卡電話的使用率低也是被閒置的原因之一。即使是人流密集的火車站附近,IC卡電話機使用率也極低。記者在火車站附近的一個電話亭旁站了一個多小時,只發現了一位女士使用電話,她說:“現在大家都有手機,我也僅剩一張卡了,這張用完了就再也不用了。”
老式郵筒 漸成路邊懷舊風景
曾伫立在街頭巷尾的郵筒同樣日漸沒落。記者在安樂街、工農街、中華南路等路段幾乎看不到郵筒的身影。在文化街上發現一個郵筒,但郵筒內只有幾封信。“現在寫信的人太少了,一般一個郵筒每天也就十幾封信,經常會出現空筒。”做了8年郵遞員的王某稱。市民張女士說,現在手機、網絡這麼便捷,誰還用寫信這樣原始的方式傳遞信息呀!很多人都和張女士有著同樣的想法,寫信這種溫馨浪漫的聯絡方式,已漸行漸遠。與之相伴的郵筒也不再風光,陷入了“雞肋”尴尬,已經成為城市路邊的一個擺設。市民劉先生說,郵筒已是一道懷舊風景。
廢舊資源回收站 成空架子
為方便社區居民處理可回收的廢品,三年前,鐵西部分社區安裝了廢舊資源回收站,但有些社區的廢舊資源回收站已被人為破壞,無法使用。昨日上午,記者在九道街450棟樓東側發現一個已被破壞的廢舊資源回收站,這個長約3.5米、寬為2米的回收站只剩下一扇鐵門和半米寬的鐵皮,其余牆體均被拆除。附近一居民稱,原本是個廢舊資源回收站,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被人惡意拆除了。現在,回收站沒了,有些收廢品的商販就隨意在居民樓的牆角或便道上收集廢品,使得小區衛生變差,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這些昔日風光的城市“亮點”,如今風光不再,是繼續留用還是徹底退出公眾視野,還需根據城市的發展和市民的需求而定,但作為普通市民需愛護這些公共設施,使其更好地為有需要的市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