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園林美學

園林美學

日期:2016/12/14 20:40:0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從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開始,關於美的哲學就開始了,那到底美是什麼呢?當人們試圖正面回答“美是什麼”這個問題的時候,或者說人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假定”了“美”是一個“東西”,或者是事物的“某種屬性”。所以,這種情況下,美被認為是客觀的。”康德的美學的關鍵一點,是 把美學的出發點放在了審美和美感上,把美學的基本問題‘美是什麼’變成了‘審美是什麼’,美是“主觀表象為客觀”,是“以客觀表象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主觀的東西”。美感是一種愉快感。
關於園林的藝術美,並不是因為在園林裡面會有假山,雕塑等藝術品的存在,而是因為園林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美,它是經過設計師精心思考,通過各種對美的研究感知,運用個種手段“做”出來的,可以讓人通過審美活動,產生愉快感的美。
園林,是在一定地區內通過藝術手段和工程技術,如改造地形,種植花木,建造房屋及布置園路等途徑創造出來的具有審美意義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場地。園林美是一種復雜的美。它是藝術美和自然美的混合產物。有人會認為自然美和藝術美是矛盾的,其實不然。在這裡藝術美和自然美是統一的,他們的有機混合,正是我們談的園林美。園林美既有藝術美,又有自然美。一個雕塑,他的美可能只是純粹的藝術美,一堆植物,可能他們的美只是生命之美,或者造型上很好看(藝術美),可是在園林裡面,這些東西,都包括在裡面,生命之美,藝術美,建築之美等等,他的包括之廣,正是其一大特點。園林美不但只是一個讓你能產生“無利害的愉快感”的美而已,同時它被要求具有實用性。

隨著我國園林事業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迫切需要城市園林再現自然,植物配置要順乎自然。現代城市建設步伐日新月異,怎樣在鬧中取靜,體現出園林美及自然美,是我們從事園林工作者必需去探討的課題。它需要我們重新認識植物,分析美的本質,將美呈現在現代之中,讓美的線條和美的色彩帶給人們心靈、感觀上的愉悅。一、植物色彩美與色葉樹的應用。二、植物色彩美的常用形式 。三、植物色彩美與色塊配置。
北方的園林有以下獨特的地方:其一,北方園林以宮庭園林為代表而且,宮庭園林肯定是講求帝王氣派,雄偉高峻、金碧光輝,主體凸起,誇大中間所有的宮庭園林都占地較廣,平面布局嚴密謹慎,壯闊粗曠,厚重沉穩;其二,北方園林受南方影響清朝康熙帝、愛新覺羅弘歷帝南巡,愛好南方園林,把南方工匠招到京城造園北方人也自覺地進修南方園林京城的園林現實上是天下園林的集錦,集天下名園之大成;其三,北方園林有四合院基調。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頤和園了它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四周的山水位流量情況況,飽含神州皇室園林的恢宏都麗氣焰,又布滿自然之趣,高度表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

中國園林藝術的審美特征,主要是追求自然情趣,以人工山水為園林造景主題,在有限的空間內以人工的方法濃縮、再現無限的大自然的美。園林欣賞之“觀”是以園林為主,整個心理活動表現為一種相對被動狀態;園林欣賞之“品”以游客為主,整個心理活動表現為一種相對主動狀態。園林欣賞達到“品”的階段,對一般游客來說也就基本結束了,但還不是園林欣賞的最高境界。相對於前兩個階段的“觀”和“品”,園林欣賞的第三個階段可稱之為“悟”,欣賞中的“悟”是一種理解、一種思索、一種領悟,是一種回憶、一種探求,在品味、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哲學思考,以獲得對園林意義深層的理性把握。
園林欣賞的效果是園林與游人雙向交會的結果。風景洵美.固然是重要的原因,但還有個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歷史,對於這樣一種富有文化內涵的藝術.需要游賞者本身調動各種文化知識和經驗,將其與園林中的個別風景或整體構思相聯系,才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園林的意味。

園林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園林美鑒賞與創造的探討是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的。園林藝術綜合了各種藝術手段,它包括建築,園藝,雕塑,工藝美術,人文環境等等綜合藝術。學習有關園林美的知識,可以提高欣賞水平,增添旅游樂趣。中國園林延伸到今天,他那精湛的造園藝術,他那獨有的“詩情畫意”般藝術意境之美,都是現代園林的瑰寶。但是如何在這些基礎上創造新的園林空間,滿足現階段人們的需要,這正是我們需要迫切學習研究並付諸實踐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