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鎮均發現古城堡遺址廉江為何多古堡?
日期:2016/12/13 22:41:17   編輯:古建築紀錄廉江歷史悠久,素有“文雅之邦,傍山臨海”之稱。境內遺存了獨特的文化遺產——古城和古堡,其中有的還保留了當年的風貌,特別是屬於軍事和通訊的烽堠設施,在國內已不多見。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結束後,廉江有11個鎮發現有古城堡。盡管大多數是遺址,但不少保存得很好。
近日,記者來到廉江,從距今已一千多年歷史的羅州故城遺址起,尋訪散落鄉村的古城堡。
瓦窯角古堡。
羅州故城遺址曾輝煌350年
驅車來到廉江河唇鎮,繞過鐵路橋,再轉入幾條村莊,來到一片樹林裡, 羅州故城遺址就在其中。
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塊寫著“羅州故城遺址”的碑文,碑文周圍是一片空地。這裡就是曾經輝煌350年的“羅洲城”?“對!請往裡走,還可以看到古城牆。羅州設於唐武德六年(623),稱羅州城。宋開寶五年(972)廢,歷時350年。”陪同的廉江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說道。
盡管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雨洗禮,我們還能看到荒廢的遺址四周有近1米高的城牆,其中臨近河邊的城牆高約3米。故城的城牆為黃泥、石灰混合夯築。城址內遺物,以磚瓦最多,其次為罐、碗、碟、釜、器皿等,但大多已成碎片。在城牆上,我們看到一些瓦片,明顯跟現代的瓦片不同。
羅州故城遺址位於河唇龍湖村東側,總面積60000平方米,故城北有後山鶴地嶺,南有案山鴨嶺,九洲江從城北流過,成為天然的護城河。羅州城地勢險要,交通方便,因而一直是唐代羅州政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轄境主要是今化州、吳川、廉江,中期也轄有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陸川、博白三縣的一些接壤地帶。
遺址由幾個獨立又聯結的城區組成,北城區為主城,城貌保持較為清楚。城區平面呈方形,南北長101米,東西寬95米,面積約10000平方米。南牆中央有一城門,透過叢生的雜樹野草還隱約可辨。中部城區平面呈方形,依稀可辨東、南、西、北4個門,東西門和南北門各相對立。在南城區,有一條寬11米的平道貫通,這條平道是北城區、中部城區、南城區通往南郊的交通要道。
古城遺址布局仿效唐代長安城。其特點是:以官署為主體,並有明顯的區城界線,有集中的市場,還結合考慮防衛、用水、交通運輸等項需要。1962年,此城址被省人民政府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州故城遺址,高高隆起的夯土古城牆。
三合古城址曾是軍事城堡
我們來到廉江石角鎮野鴨塘村委屬下的南木水村,它位於兩廣的交界處,附近是綿延起伏的崇山峻嶺,在一座名叫城地頂山的山峰,有一個古城遺址。
我們登上了這座海撥200米高的山峰,一座氣勢恢宏的古城出現眼前,城門入口的門楣是一塊巨大的長方形花崗巖石,依稀可見用白灰寫著“合頭城”三個字。門楣上部嵌著廉江縣人民政府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所制的石碑,上書:廉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頭城(寨)遺址,時間:清末至民國元年。
穿過巨大的石門,便到了城堡的內部,城堡內的面積有一千多平方米,裡面荒草悽悽,地面上散落大大小小的石塊,想必是城堡內的建築物坍塌所致。城堡四周厚近2米、高達6米的堅實石牆,將山頂圍護得嚴嚴實實。
合頭城高大的外牆上往東、南、西、北方向均修建了多個瞭望孔和射擊孔,俨然一座壁壘森嚴的碉堡。城牆壁的邊上有走道,走上城牆的走道,從瞭望孔向外張望,視線豁然開闊。
據廉江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座“石頭城”是清末鄉民為防盜所建城堡,也是一座較堅固的軍事城堡。城堡為花崗石所建,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四角的炮樓,高8米,寬0.8米。有一扇大門,高3米,寬2.5米。城堡內無建築物,城牆尚好,周圍可以通行。
記者在羅州故城遺址找到殘留的瓦片。
廉江9個現存城堡逐個睇
同安堡:位於廉江青平鎮多別村委會城地村。建於清,坐西南向東北,平面呈正方形。由磚、石塊砌築而成,牆高7.5米,牆體呈梯形,城牆底面寬1.3米,頂面寬0.3米,城的四角各有一座瞭望樓,樓寬6.7米、高10.5米,比城牆高出3米,凸出3米,城牆上有炮眼。門前有2幅對聯,一副是“同心同德,安土安人”,另一副是“同樂共和世界,安居思厚家風”,橫批為:“同安堡”。2004年公布為廉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塊田堡:位於廉江營仔鎮大同村委會三塊田村。建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坐東北向西南,牆用螺殼灰、黃泥、紅珠石夯築而成,厚0.7米、高約6米。四角炮樓稍凸出,牆上有槍眼,大門凹進,原為有錢人家私宅地。
崩坎堡:位於廉江石頸鎮山埇村委會崩坎村。建於清末。坐西北向東面。平面呈長方形。牆用石、磚混合砌築而成,高約8米、厚0.6米。牆上可見“走馬道”痕跡及槍眼、瞭望孔,保存部分牆垛。
瓦窯角城堡:位於廉江青平鎮六旺村委會瓦窯角村。建於清末,坐東北向西南。平面呈長方形。整座建築對外只開一個門,用磚砌成“凹斗門”,門後原有騎樓,現已拆除;牆體用灰砂、黃泥夯築而成,堅固厚實,牆高5.6米、厚0.65米,每面牆上有上下分布規則、內寬外窄呈梯形的槍眼;四角有高約10米,平面呈正方形,邊長4.44米的炮樓,炮樓之間沿城堡的圍牆內設一圈“走馬道”,原是方便城堡內的人觀察外面的情況並作防衛,現在“走馬道”已拆除,只剩下高約2.5米、寬2米、厚0.65米、距離約3.8米,用於承托“走馬道”的墩。
羅州故城遺址。
烏石堡:位於廉江市青平鎮飄竹村委會烏石村。建於清末。坐東北向西南。拱形城門高4.8米、寬3.3米,中間再開一扇小門,小門高2.5米、寬1.54米。牆的下半部分用黃泥、灰砂夯築而成,上半部分用磚砌築,現在上半部分磚牆已拆除,牆上有槍眼。四角有炮樓,原炮樓高四層約11米,現剩余1層。
丹兜堡:位於廉江石角鎮丹兜村委會丹兜村。建於中華民國,坐西向東。平面呈正方形。牆用不規則的石塊砌築而成,厚0.7米,殘高約5米,四角有炮樓,牆上有炮眼。
上佛堡:位於廉江和寮鎮塘肚村委會上佛村。建於清末,坐東向西,平面呈正方形。用石灰、沙、花崗巖石砌築而成,四角有炮樓,現剩余高約3米的石牆。
蓮塘口寨堡:位於廉江河唇鎮蓮塘口村委會蓮塘口村東面約5公裡的高山上。建於清末,坐東向西。殘牆高3.3米,牆寬2.1米。四角有炮樓,城牆全部用石塊精心壘成。
大壩圩堡:位於廉江車板鎮大壩村委會大壩圩村。建於清末,坐西北向東南,平面呈長方形,用石塊、磚砌築而成,殘牆高約6米,四角和西北、東南面牆的中間都有炮樓,炮樓高約7米。是楊姓有錢人家所建,當初楊姓人家有一百多名家丁防守,1949年清明,解放軍為攻破此城,曾在戰斗中犧牲多人。據村民介紹,內牆原有寬1.5米的走馬道,可通全城,花4、5年時間才建成此城堡。
合頭城(寨)遺址。
廉江為何多古城堡?
廉江市博物館官長全中德表示,廉江城堡多,和廉江所處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系。羅洲城管轄化州、吳川、廉江,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陸川、博白三縣,廉江當時所處州府交界。有城堡的11個鎮都位於該市的西北面,一邊靠近北部灣,一邊多高山,包括湛江最高的山峰雙峰嶂,西北面與廣西交接。
城堡都是為了防御海盜和山賊而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