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女娲遺骨”背後:煤老板欲投10億打造“聖地”
日期:2016/12/13 23:14:53   編輯:古建築紀錄
山西吉縣人祖山考古發現6200年前“皇帝遺骨”
山西“女娲遺骨”事件還原:“女娲遺骨”的報道失實
北京大學文博學院對2011年8月在山西吉縣女娲塑像前發現的骨頭碎片做碳十四年代測定數據顯示,其中有兩塊是距今6200年的人頭骨。之後有媒體發布消息稱“山西發現6200年前女娲遺骨”,引發巨大爭議。
今年6月2日至4日,吉縣召開了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開發監評聽證會,參會者包括中國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等23位知名專家學者。
聽證會後,有媒體發布消息稱“山西發現6200年前女娲遺骨”,引發一片嘩然。民眾普遍認為,女娲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遺骨事件純屬當地炒作,背後是發展旅游的經濟沖動。
日前,當事人之一的張柏發表聲明稱,此前“女娲遺骨”的報道失實,“當時並沒有專家說頭骨殘片是女娲的遺骨。”
17日下午,中新社記者在山西吉縣見到“遺骨”真容。兩小塊不規則形狀的人骨因數千年時光侵蝕,已鈣化發黃。
該縣文物管理所所長閻雅梅說,當地歷來都有許多關於女娲的傳說及歷史遺跡,學界也存在著對女娲文化淵源的研究推理。“但遺骨身份是男是女、是哪個人,還需進一步做科學鑒定。”
該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彥章向記者提供了當時的聽證會會議紀要。 就遺骨一事,紀要中稱,根據1984年時任吉縣文管所所長的閻金鑄,在人祖山娲皇宮女娲塑像下發現的古代人盛放遺骨的木函文字記載,“專家認為當時的墨書題記上明確稱其為‘皇帝遺骨’,很可能是某代女娲或最後一代女娲的遺骨。”
該縣官方向中新社記者提供的一份名為《山西吉縣文化旅游‘十二五’綱要》中顯示,該縣支持舜風煤業公司投資7.2億元進行開發,力爭在2015年總投入超過10億元,將人祖山打造成華夏民族的“尋根聖地”和“伊甸園”。
媒體稱,“此前發掘出人骨的考古工作,包括出版書、撰寫論文、請專家論證、拜訪專家等費用,共花了‘百八十萬’,全部來自於當地一家名為山西吉縣人祖山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
對此,該公司董事長耿世文對中新社記者稱,其年輕時曾經在此地居住多年,為這裡渾厚的文化涵養所感染。“我今年60多歲了,早已淡出商業圈,將名下的幾家企業全部交給兒子了。”對於費用問題耿世文避而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