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貴陽烏當區古林寺

貴陽烏當區古林寺

日期:2016/12/14 17:30:02      編輯:古建築紀錄

望著有可能搬遷的古寺,村民們非常捨不得

望著有可能搬遷的古寺,村民們非常捨不得

    一座距今630多年歷史的古寺,貴陽最大的寺院之一,如今卻成了山頭上的孤寺。昨天下午,烏當區東風鎮後所村古林寺周圍,挖掘機隆隆作業,寺院邊上村民的房子已經拆得差不多了。但搬走後的村民們,最捨不得的還是這座古寺,大家試圖用自己的努力,扭轉它可能被搬遷的命運。

    下午2點,寺院裡冷冷清清。周阿姨坐在客堂裡煮著茶水,念誦著經文。周阿姨在寺裡擺攤,專門出售香燭,至今已經20多年。

    古林寺原本香火鼎盛,每年二月十九、三月初三、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宗教節日帶旺了這裡的香火生意。現在,寺院周圍民房大部分都被拆掉,寺院也面臨著可能搬遷的命運。

    周阿姨說,自從後所村拆遷後,不僅香火冷清了,連平常到寺院裡幫忙管理的村民也少了。現在,只剩下四五名居士和方丈在打理著。

    20多年的歲月裡,周阿姨賣香、燒香,看著古林寺從小變大,大雄寶殿建成開光,寺廟外牆翻新……對於可能面臨的搬遷,她不反對也不贊成,“寺院如果搬走了,我又能說什麼呢”。

    居士印明英介紹,寺院雖然曾經很破敗,但在九十年代初期,幾十個村民化磚、化瓦、化沙,一磚一瓦把寺院的圍牆、破損的大殿重新翻修。知道寺院可能要被拆遷後,大家心裡都非常忐忑。

    修建大雄寶殿的磚塊,比現在使用的空心磚還要大一些,層層疊疊成千上萬塊都是20多年前村民們化緣得來的。在寺院的一角,四五塊功德碑上密密麻麻刻滿了當時出善款修建寺院的村民名單,其中兩塊功德碑上刻有印明英的名字。

    “這座寺院是這幾塊碑上數百位善人的寄托,我們真的不希望它被搬走。”印明英說,化磚、瓦、沙時她才40多歲,現在已經60多了,如果寺院搬走,她心裡很不是滋味。

    寺院裡大部分建築的窗戶都有木制窗欄,古香古色、結構精美的窗欄都是寺院方丈自己動手做的。方丈40多歲,小時候學過木工,寺院裡就他一個出家人,管理寺院已經20多年了,他也參與了曾經寺院的翻修。聽聞寺院可能要搬遷,他憂心忡忡,經常奔走,希望早日尋找到新址。

    古林寺所在的山頭水面環繞、綠樹蔥籠,土坡頂上,有磚木結構的古建築從青松中挑檐出來,緊湊精致,但氣勢依存。

    古寺的大雄寶殿被燒三次,修復於光緒二年;觀音殿修復於崇祯年間;天王殿復於明朝成化乙酉年;兩邊走樓為民國時期貴州省主席周西成修建,現已翻修。寺內有上、中、下三個殿堂,占地面積3250平方米,是貴陽最大的寺院之一。

    貴陽市文化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處周處長說,古林寺是貴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寺雖然幾經重修,但630多年來,古韻猶存。

    “大殿的木柱、精美的雕花穹頂、雕花柱礎,都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周處長說,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文物部門都對古寺裡的文物進行了登記。

    如今,寺院的角落裡,還堆放著精美的柱礎、石椅等文物。

    周處長說,寺院搬遷是由於洛灣片區的整體開發,搬遷的計劃也經過專家組的論證,前提是不改變文物原貌,並且費用由開發商來承擔。目前搬遷計劃已交到省裡,還未獲得批復,所以古林寺是否搬遷還不能下定論。

    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開發商必須把文物單位搬遷後的效果圖紙交給文物保護部門審批,但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處至今沒收到相關效果圖紙。

    “搬遷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哪些是文物,也必須經過專家鑒定。”周處長說,屬於文物部分,就必須整體搬遷。也就是按照文物保護法,保護文物現狀,現在的一磚一瓦、一檩一桷、一草一木都編上號,然後搬過去,整個重新組裝,並盡量保存古韻、古情、民風、民俗。

    後所村委會工作人員唐先生說,早在去年七八月份,不少村民就來到村委會反映,希望寺院不要搬走。隨後寺院住持道義法師和村委會工作人員也嘗試幫忙尋找搬遷地址,但直到現在,仍然沒有適合的地址。

    “古寺是否搬遷還不能確定,文物部門非常理解村民對古寺的感情。”周處長說,文化主管部門會做好寺院裡文物備案工作,如果要搬遷,也會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來進行。

推薦閱讀:

陝西府谷宗常山龍泉寺

“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

浏陽石霜寺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西溪仙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