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城市景觀開發項目頻遭非議 專家建議辯證看待

城市景觀開發項目頻遭非議 專家建議辯證看待

日期:2016/12/13 23:11:13      編輯:古建築紀錄
    “造景風”變“造景瘋”?——追問變味的城市景觀開發

  近來,一股近乎瘋狂的“造景風”正在各地蔓延。從“人間天堂”蘇州和杭州,到古都西安、古鎮鳳凰,一些新上馬的城市景觀開發項目頻頻遭網友“炮轟”。前有蘇州在建地標建築被調侃為“低腰秋褲”,後有杭州規劃設計的奧體博覽城部分建築被戲稱“比基尼大樓”。“雷人”的不僅是建築外形,一些地方還不惜工本大興土木,有的甚至違背當地生態規律大造水景,引來非議。

  面對輿論追問,開發商和地方主管部門紛紛出面辯解,但巨資已經砸下去,藍圖一天天變成現實,很多爭議似乎依然很難“討個說法”。

  城市造景頻頻“雷人”

  近來,一些城市的景觀開發項目頻頻“雷人”。一是新建地標性建築外觀被指“俗不可耐”。蘇州在建的高層建築“東方之門”因形似褲子,被網友冠以“低腰秋褲”的“雷人”綽號;無獨有偶,杭州奧體博覽城體育館與游泳館項目俯瞰圖也在網上瘋轉,一些聯想豐富的網友直呼其為“比基尼大樓”。

  二是古城古鎮新一輪保護性開發砸大錢。前不久,55億元打造“煙雨鳳凰”的計劃令湘西古鎮鳳凰站在“風口浪尖”。盡管經營方辯稱“非復制,也非重建”,而是建行政、居民、游客三大新區域,緩解每年成百上千萬的游客壓力,但“建新護古說”,在數十億的投資規模面前,依然令人擔憂。

  三是“逆生態”大造水景。古都西安前不久掀起“造湖運動”,要在城區和近郊修建28個人工湖泊,希望重現自漢代就有的“八水繞長安”的美景。這28個人工湖水面總面積約為30平方公裡,是杭州西湖的5倍多,造價更是高達百億元。與之相仿,北方一些常年降雨量偏少的城市,在打造新地標時也大打“水景牌”,不僅投入巨大,而且違背了當地水土生態規律。

  誰來管住“隨便建”?

  細心者發現,這些在建“雷人”地標建築及開發規劃有兩大相似之處,一是或多或少與古城古鎮的後續開發沾邊;二是相當一部分為開發商、私營業主的設計和建設行為。

  以“秋褲”狀的“東方之門”為例,建築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畔,盡管與蘇州老城區尚有一定的地理距離,但輿論依然認為過於時尚現代的地標性建築外觀,與蘇州當地整體的古樸文化風格很難匹配。

  據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證實,“東方之門”項目系“私營企業的商業項目”,更是引發網友對開發商、私營業主“隨便建”,地方主管部門“難插手”等現象的擔憂。

  就此類“隨便建”現象,記者求教同濟大學教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阮教授的答復是,無論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還是古城鎮或新城鎮的開發規劃,首先必須是依法辦事,地方主管部門根據地方法規條款和管理辦法等,具有依法行政的權力。

  阮教授指出,在城市規劃中,無論項目與歷史文化遺產或古城鎮等地名沾邊與否,擬開發項目的依法公示、重大公共設施項目規劃交付地方人大審議等,都是卡住“隨便建”現象的第一道防線,其次則是輿論監督,可以揭露那些潛在的違法違規現象,推進古城鎮的保護和開發。

  “利”與“義”如何平衡?

  針對“低腰秋褲”“煙雨鳳凰”等近期焦點,阮儀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辯證看待各地古城古鎮保護性開發過程中所遭遇的新問題。

  他認為,對於那些與古城鎮相關,甚至只是地理位置相近而“借殼”的造景項目,首先要避免“利”字當頭,必需平衡好項目本身的公益性和商業性。

  “比如,湘西的‘煙雨鳳凰’項目,如果真是為了將部分鳳凰古鎮的接待和娛樂功能轉移出去,稀釋游客密度,這樣的做法也未嘗不可,是對鳳凰古鎮本身的一種保護。但名字沾邊的新建功能區,就不能掛著‘鳳凰古鎮’的名號,是旅游功能區,就應稱為旅游功能區,不能建了‘假古董’,還拿‘鳳凰古鎮’的名號打擦邊球。”

  阮儀三認為,城市造景對開發商和地方政府而言固然有巨大的利益可言,但開發本身更要重“義”。他說,這裡的“義”包含一是遵紀守法,二是尊重自然、歷史規律,三是尊重老百姓的看法,這樣的開發項目才能不唯利是圖。

  比如,西安重現“八水繞長安”的設計方案,阮教授分析,目前陝西地區仍是缺水區域,蒸發量大於降水量,“人們一旦違背自然規律,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他認為,網友熱議的一些城市造景項目背後“各有是非曲直”,個別限於建築外觀的爭議,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不同的結論或新的共識,輿論也要有一定的包容度,“當年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等都曾引發熱議,但最終成為新的經典。”

  “我們需要‘火眼金睛’的輿論監督,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也需要一個寬容的輿論氛圍,有助於城市地標建築及規劃的創新。”他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