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開發已經成為我國民族地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有效手段,也為哈密木卡姆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新思路。在旅游視角下,哈密木卡姆保護與傳承可以依托傳承中心、傳承人和學校藝術教育等三個方面進行。
依托哈密木卡姆傳承中心的旅游開發利用,是將該中心作為哈密地區的一個旅游景區(點),實行產業化和市場化運作,並將其納入新疆及哈密地區的常規旅游線路之中。
哈密木卡姆傳承中心於2011年3月正式申報國家3A級旅游景區(點),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游景區(點)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審定後認為,該景區符合國家《旅游景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標准,並正式批准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哈密木卡姆傳承中心是典型的維吾爾族傳統風格的建築,該中心不僅是哈密地區的標志性建築和新的人文旅游景觀及文化藝術中心,也是哈密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基地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示范基地。緊鄰哈密木卡姆傳承中心有木卡姆文化廣場、哈密地區博物館、哈密回王府、哈密回王陵、哈密回城城牆和哈密市汽車南站等建築場所。如果以哈密木卡姆傳承中心為核心,整合上述旅游景點、景觀和設施,規劃並建造木卡姆主題賓館、主題餐廳等,便可進一步實現哈密木卡姆文化景區、木卡姆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等旅游文化綜合體的開發。
依托哈密木卡姆傳承人的旅游開發利用。早在1971年,法國人弗朗索瓦·於貝爾和喬治·亨利·裡維埃提出了“生態博物館”概念,其“生態”的含義既包括自然生態,也包括人文生態。生態博物館是一種以村寨社區為單位且沒有圍牆的“活體博物館”,它強調保護和保存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生性。目前,我國已在貴州、廣西和內蒙古等地區建立了生態博物館。
對於哈密木卡姆傳承人的依托,即是以“生態博物館”為開發理念,選擇哈密市或伊吾縣的適宜村落,以哈密木卡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核心,開辟“哈密木卡姆生態博物館”;同時把這些村子開辟為維吾爾民族旅游村,並以其為平台開展民族、民俗旅游等。
依托哈密木卡姆學校藝術教育的旅游開發利用。盡管哈密地區對木卡姆實行“活態傳承”,但在木卡姆文化生態環境的變遷下,“輸血”式地資助傳承人的手段不可能完全達到目標,而通過學校藝術教育實施對木卡姆的保護與傳承,應該是一種全面、多元和長效的活態保護與傳承機制。這種機制是將中小學校的音樂教師作為木卡姆的傳承個體和“種子人才”,通過對其培養和與民間傳承模式有機結合,形成持續性的傳承模式。
依托哈密木卡姆學校藝術教育的旅游開發利用,是以已經開展的哈密木卡姆藝術教育中小學校為平台,建立哈密木卡姆藝術教育基地和旅游參觀考察點,如同前述哈密木卡姆傳承人和哈密木卡姆生態博物館一樣,既可以接待前來參觀、考察哈密木卡姆的中外考察團隊和一般散客,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到哈密木卡姆傳承中心進行現場表演或參與相關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