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看看國外怎麼做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看看國外怎麼做

日期:2016/12/13 23:10:48      編輯:古建築紀錄
    ●印度是個文物大國,古跡無處不在,僅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或自然遺產目錄的就有22處之多。

  ●一位意大利導演自豪地說,在意大利拍歷史劇,根本用不著在攝影棚裡搭景,將馬路邊的廣告牌一撤,就是自然完好的歷史畫面。

  ●墨西哥文物根據時代不同分為古文物、歷史文物、藝術文物三類。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一、二類文物(指古跡遺址)就有11萬處之多,被聯合教科文組織宣布為歷史文化遺產的就有19處。
 

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象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象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法國文化部遺產司戈萬先生認為,要說法國在遺產保護政策上的特點,那就是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制定現代遺產保護法的國家。

  法國大革命促使遺產保護思想產生。大革命中,宮殿被砸,教堂被毀,文化遺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有一個名叫格雷茹瓦的教士最早提出了保護遺產的建議。他說,摧毀祖先留下來、象征著我們文化遺產的行為是十分愚蠢的。他的忠告被接受了。1793年,“共和二年法令”問世,法令規定,不論哪一類藝術品,在法國的領土上必須受到保護。

  共和法令使文化遺產在動蕩的年代免遭浩劫。又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經驗積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遺產保護法誕生,這就是1913年12月31日通過的“保護歷史古跡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保護文化遺產的現代法律。“1913年法”至今規定了法律的保護范圍、申請保護的行政程序、享受的稅收優惠等,這部法律內容全面細致,使有關的行政人員、專業保護人員都有章可循。

  1964年,在文化部長馬爾羅主持下,法國對遺產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點造冊。僅國家登記入冊的歷史建築遺產就有4萬件。文化遺產的涵蓋面更寬,總數遠超過4萬。這個數字還在增加,因為出現了兩個新趨勢,一是遺產的概念在擴展,人們想要保護的不限於宮殿、教堂,而擴展到百年老廠,礦井等。第二個趨勢是遺產“年輕化”,20世紀一些知名建築師、時裝設計師的作品也被列為文化遺產。有專家認為,這兩個趨勢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們渴望尋找民族文化身份認同,擔心全球化潮流吞噬了民族特性,因此,凡是能夠加強這種認同感的遺產都受到歡迎。

  印度文保部門對文物的搶救和修復工作一貫秉承他們在1932年的原則,即“對古建築殘跡的修復,不論多麼簡單,第一責任不是修舊如新,而是保護殘跡”,要盡一切努力保護原物。

  印度在文物保護,特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名勝古跡的保護和維修上相當成功,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

  一、多方參與籌措經費。

  首先,建立國家文化基金會。國內外團體和公眾在免稅的情況下,通過基金會對特定或普遍的項目提供資金或捐贈。其次,鼓勵本國私人企業參與保護和修復工作。最後,尋求國際合作。自1977年以來,印度一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積極支持者,並與一些國際機構緊密合作。

  二、 先進的專業技術人才。

  印度有著一支技術比較先進的文物保存和修復隊伍。早在1917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就設有一個化學處理處,負責博物館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學處理和保存工作,分析研究古跡的材料來源和和古跡損壞的原因,從而發現改善和保存它們的方法。經過他們的努力,印度考古界成功地應對了不同情況下不同原因造成的問題。

  三、廣大民眾的支持。

  “人民的參與是最好的保障”。這是印度文物界對外宣傳的一句口號。印度決定每年的11月19至25日為“世界遺產周”,每到此時,印度文物考古界就大力進行文保宣傳,提高民眾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意識。近年來,民眾文物保護意識在逐漸提高。在印度各地參觀時發現,這裡基本上沒有在古跡上亂塗亂刻的現象。印度的古跡一般面積都比較大,但除了少量經允許的旅游紀念品商店和食品店之外,沒有店鋪泛濫的情況。

  在墨西哥,古代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認同、主權和凝聚全體國民的基本要素之一,保護和傳播古文化遺產是國家的責任。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局和屬下的文物保護單位,所需經費由國家出資,不靠門票收入。一些古跡區和博物館一個特點,就是門票便宜和各種優惠措施。

  墨西哥是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局是國家負責文物保護工作的最高也是唯一領導和管理機關,它有四大職能:對文物的保護、研究、傳播和培養專業人員。因此,除下屬的文物保護、研究機構,它還直接管理全國172處已經開放的文物考古區、110家博物館、1家出版社、2所文物保護專業學校。它向全國32個州級行政單位派駐代表,領導和管理地方的文物保護工作。這種管理體制的好處是具有權威性和唯一性。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局依法統一領導、管理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有職有權。

  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局文物保護工作中做到“三個結合”。一是保護文物與扶貧結合。大多數文物古跡都位處偏僻貧困的農村地區。把文物保護工程同扶貧項目結合起來,吸收文物古跡所在地居民參加文物古遺保護工作,在保護文物古跡的同時,帶動當地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二是保護文物與合理利用結合。以保護文物為前提,開發以古文物遺址為主要內容的旅游項目,充分發揮古文化遺產的社會功能,同時促進旅游業發展。 三是國家為主與公眾結合。搞好文物保護,公眾參與是一個重要方面。保護文物的觀念在墨西哥公眾中有比較廣泛和深厚的基礎。墨西哥有很多公眾自發成立的保護文物古跡的組織和文物保護志願者。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意大利保存著世界上70%的文物古跡,這就使意大利人不僅有一種特殊的優越感,而且也有很強的責任感,因為這些文物不僅屬於意大利,而且屬於全人類,保護好這些文物,就是對人類的最大貢獻。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對於意大利來說,要將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保護好,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意大利文化部長的藝術顧問丹尼爾認為意大利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的成功來源於三個保證。

  一是政策保證。意大利將文物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國策寫入憲法。在意大利共和國憲法第九條中明確規定,意大利共和國負責對國家的藝術、歷史遺產和景點進行保護。意大利的文物保護與其歷史悠久密切相關,還在意大利統一之前,已經存在著不少有關保護文物的規定。意大利統一後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有關文物保護的條例。1975年,意大利政府正式組建文化遺產部,負責意大利的文物保護工作。在意大利,各個城市對於城區建築管理相當嚴格,古老街道和建築物不許隨便改造,不僅外型不能變,就連外牆塗料及窗戶顏色都要保持原樣。

  二是經費保證。近幾年來,意大利在文物保護經費保證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一是每年大約20億歐元的財政預算保證文物保護的經費開支。另外,自1996年以來,國家通過法律形式規定,將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為文物保護的資金。此外,意大利還在稅收方面制定了一些有利於文化事業的政策。

  三是專門人才的保證。已有60多年歷史的意大利文物保護中心是培養各種文物保護人才的基地。該中心根據文物保護工作的需要,開設有繪畫、雕刻、紡織品等修復專業,學員不僅要學習有關的歷史和技術知識,還要學習與工作關系密切的化工、物理、生物常識。該中心本身就擔負著一些重點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這對於學生來講既是理論課,又是實踐課,通過動手可以理論聯系實踐。該中心還負責對全國文物的跟蹤與觀察。

  除此之外,充分發揮自身的文物優勢,提高居民的文物素質也十分重要。意大利文化部每年都要組織一個文化周活動,活動期間所有公立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歷史悠久的總統府、議會大廈也都定期向社會開放。各級學校還利用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對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歷史、文化、藝術教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