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5月16日電(記者 拓振成)近日,有群眾反映陝西省麟游縣歷史悠久的古文化老縣城境內的文物古跡遭到嚴重破壞,強烈呼吁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人士加強國家文物保護意識,不要讓見證悠久歷史的痕跡,隨著時間的流逝永遠消失。
日益遭破壞的千年老縣城
2012年5月9日,記者對群眾反映陝西省麟游縣古文化遺址——老縣城遭破壞一事展開調查。
原來的麟游縣老縣城為現在九成宮鎮城關村所屬。這是一座建在山頂上的老縣城,山頂上的面積雖然不大,卻很平坦,站在這裡可以居高環視四周的景色,清涼山、九成宮、新縣城盡收眼底。史書記載它始建於公元 632年,直到 1969年才因新縣城的搬遷而退出歷史舞台。期間,這裡一直是麟游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及商貿中心。老縣城呈不規則的橢圓形,四周圍著土制城牆。老縣城只有東、西、北三個門,沒有南門。據傳言,不能開南門,如果南門開了,人們都去當官了,就沒有人當百姓了。現在的老縣城土城牆已經沒有城門,只有豁口。沒有搬遷前這裡一直是麟游縣委、縣政府的辦公場所,解放前也一直是舊縣衙的所在地。
沿著東西方向的一條街道,老縣政府院子後面就是古城隍廟,坐北向南。廟前有一顆高達30多米銀杏樹,這就是那棵麟游人引以為自豪、傳說可以把天蹭的吱吱作響的千年古銀杏樹之一,另一顆長在老縣城的北邊,依然枝繁葉茂,向人們诠釋著歷史。記者跟隨當地文物保護員來到老縣城最有名氣的城隍廟。當廟門的鐵鎖被打開的一瞬間,一個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的畫面映入記者的眼簾,殘垣斷壁破敗不堪。
土木結構的城隍廟正殿,其窗戶上的花格和青磚上的浮雕雕刻得都非常精細,但因為年代久遠牆頭剝蝕嚴重,門窗上的色澤早已褪盡,結構也有些變形或損壞,已經失去了當時的風采。廟宇四周的圍牆部分已坍塌,院內野草叢生,破磚爛瓦隨處可見。
正對著城隍廟正殿的是為兩層磚木殿宇式古戲樓,外形是大屋頂,鳥瞰其呈“凸”字形。據麟游縣博物館魏館長介紹,原先古戲樓一層中間留有過道,供前來觀賞的人們通行。過道兩旁有兩間小房,作為當時的住宿和接待室。二層作為戲曲演出的正台與城隍廟正殿面面相對,正台屋面采用橫梁架設向外延伸至屋檐,梁椽起翹。正台兩邊各有一間化妝室供演藝人員使用。但是後來印刷廠搬遷至老戲樓,一層過道也被封住成為一間房子作為印刷廠的職工宿捨。然而,歲月的滄桑,歷史的洗禮,在經歷常年雨水的沖刷後和改建後,老戲樓看上去遍體鱗傷頂梁中間大約五平方米的一部分已塌陷,折斷的房梁和沉土一起堆積在二層正台的木板上,原汁原味的東西已蕩然無存。
原城隍廟的文保員劉拴林說,自己做文保員工作已有七八年的時間,由於自己身體不適,現在已經退休了。老縣城內原來最大的看點就是城牆、城隍廟和千年古樹。但是,由於遭受常年的風吹雨打和人為的破壞,再也不能看見老縣城原來的身影了。“記得小時候,城隍廟內除了正殿外還有兩旁的六間側殿,具體結構和作用不清楚,但是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殿內牆壁是精致的彩繪圖案,可現在看來已全然無存了。”
“旅游局從無做過修補工作”
51歲的張學文告訴記者,這裡每年都舉行三次廟會,分別是藥王爺廟會(二月初二)、九千聖母廟會(七月初七)和城隍爺廟會(八月初二),而八月初二這一天是最熱鬧的。廟會置有固定田產,作為過會基金,不管當年豐歉,都要給城隍大做壽誕,演小戲,獻10多斤重的臘燭,香煙茂盛,行文讀祝,祈禱城隍幫其理民,保佑全縣人壽年豐。“但是近些年,由於城隍廟各處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不再有以前的紅火熱鬧。”張在戲樓一角雙手端著摔破的瓷制龍頭,滿臉惆怅的告訴記者。
劉拴林說回憶道,廟會會長趙雲茂在任職期間,多次口頭向鎮政府和文保部門反映,城隍廟需要搶救性維修。曾在2000年8月5日一份以城關村村委會名義向當地鎮政府遞交的“關於麟游縣老縣城遺址城隍廟古戲樓維修報告”,希望得到政府協助,和村上對文物進行補修。當時預算維修費用是59880元。4個月後,這份報告經九成宮鎮鎮政府以麟九政[2000]100號文件形式,報送縣文物局,但之後石沉大海。趙雲茂去年臨終前,還在探尋這份十二年前的報告落實情況。
據張說,自己接班後(會長兼文保員)就擔負著看管廟宇的職責。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開廟門,以方便上廟祭奠的人們。平時也要時常查看廟宇周圍的情況,每個月要向旅游局打電話匯報本月內廟宇內的情況。當記者問到古戲樓頂梁部分坍塌現象時,張很是無奈的告訴記者:“去年正月,城隍廟院牆塌了;今年正月十二日,當時正下著雪,我發現古戲樓房頂塌陷了一片。這些情況當時我都已經給上面(旅游局)匯報過了,可是就是沒有人來管理。就是平時打電話也從來沒見旅游局的人來過。唉,沒辦法,看著城隍廟一天天塌陷,上面又不給錢來維修,村民只好想辦法做一些簡單的維修工作,塌陷的院牆就是部分村民湊錢修砌的。”當記者問到當文保員的待遇時,張說:“旅游局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以後給500元,另外給十斤重的一袋大米和一瓶10元錢的白酒,僅此而已。”
旅游局:廟宇維修復雜 尚未有可行方案
為了進一步了解老縣城古遺址的保護情況,記者來到麟游縣文化局。文化局蘭局長在接待記者時說,關於老縣城城隍廟維修一事縣文化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造成城隍廟不能得以保護維修的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局裡經濟緊張,沒有充沛的資金來做修補工作。今年三月份,縣財政答應給20萬元作為城隍廟修補工作資金,但是具體什麼時間定下來目前還沒定下來;二是就目前狀況文化局不能對城隍廟遺址立即修補,需要有專業資質的相關設計單位作出規劃方案,經市局批准後才能對其進行修補。昨天,深建集團西安分公司在我局人員的陪同下對老縣城區域作了現場勘察工作,目前正在等待他們的規劃方案。但規劃方案何時能作出目前還不能確定。”
當記者提到關於2000年九成宮鎮鎮政府所發《麟九發[2000]100號文件》時,蘭局長表示,自己剛到文化局工作時間不長,不清楚此文件的相關內容。蘭局長轉口又說:“城隍廟屬於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上級相關規定,應該由當地鎮政府實施相關的保護措施。”此時,縣博物館魏館長忙解釋道:“不不,對於老縣城文物保護工作理應由縣文化局管理,鎮政府只是做配合工作。”魏館長還糾正了蘭局長一個常識性錯誤:豎立在城隍廟內的城關村遺址屬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只是縣級重點保護文物。此時,蘭局長才松了一口氣對記者說:“保護規劃做不出來,我們也沒辦法,動不了。再說了縣上十多處省保文物也要做規劃,都要錢。國家要做的大事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