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麗江市開啟保護麗江的新探索

麗江市開啟保護麗江的新探索

日期:2016/12/13 18:53:54      編輯:古建築紀錄
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退居環湖保護泸沽湖。本報記者 李秀春 攝 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退居環湖保護泸沽湖。本報記者 李秀春 攝 本報美編 張維麟 制圖
 

  保護發展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如何不斷地保護好雪山、保護好古城、保護好水源、保護好耕地、保護好環境、保護好生態,是麗江人孜孜追求的目標。

  去年以來,麗江市通過確立“建設麗江、發展麗江、繁榮麗江、保護麗江”新思路,以“耐得住”的定力、“靜下來”的堅守,開啟保護麗江的新探索。

  保護雪山:打基礎、建體系

  玉龍雪山是麗江納西族心目中的一座神山,聖潔莊嚴;玉龍雪山是麗江旅游(002033,股吧)業的一個標桿,挺拔聳立。保護雪山就是保護麗江的旅游業,就是保護麗江的未來和希望。

  歌為心聲。“金沙落千尋,玉龍高萬仞。腳下白雲飛,騰空向南行。亘古無人登,俯仰欲斷魂。冰川似綠玉,溪水會彈琴……”一首《玉龍山頌歌》,唱出了人們希望玉龍雪山保護得更好,讓玉龍十三峰永遠映照在黑龍潭粼粼波光間的心聲。

  正如歌裡所希望的那樣,保護雪山是市委、市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

  由於連年干旱少雨,氣溫偏高,使玉龍雪山景區森林防火形勢嚴峻。為有效解決玉龍雪山景區護林防火的水源問題,麗江市實施了總投資1.3億元的玉龍雪山景區護林防火及白沙束河片區抗旱應急工程。去年4月工程全面完工以後,進一步保障了景區的護林防火水源。

  同時,實施了綠洲效應、冷湖效應、綠色交通、森林消防等“4大工程”,編制完成了《玉龍雪山景區詳細規劃》和甘海子、裸美樂、下虎跳、玉湖村、寶山石頭城等30多項詳細規劃,形成了科學、完整的規劃保護體系。到目前,麗江市已累計投入20多億元用於玉龍雪山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玉龍雪山水更清、山更綠、景更美。

  保護古城:除火患、護原真

  麗江古城是麗江的一張世界級名片。采訪中,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和仕勇告訴記者:“科學、全面、完整地保護麗江古城,讓全世界的人民與我們一起共享麗江古城的獨特風韻,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然而,近期發生在古城周邊的幾起火災,再一次敲響了保護古城的警鐘。面對日益嚴峻的古城保護形勢,麗江市嚴格遵循《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要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通過加大投入,實施以改善旅游、衛生、通訊、供電、供水、交通、消防等基礎設施為重點的一系列保護性工程,有效保護了古城的原真性和旅游資源的整體性。

  “除火患、保平安”,是去年以來麗江保護古城的一個重點。麗江市把古城消防安全作為古城保護的第一要務,切實加大對古城安全的宣傳和教育。同時,開展了為期2個月的“除火患、保平安”消防安全整治行動。另外,加強古城內日常火災隱患巡查,加大消防安全隊伍及裝備建設。

  保護水源:抓補給、修湖群

  水是麗江的靈魂與神韻,碧水清流給麗江帶來活力和財富,也帶來了希望和夢想。

  驅車前往玉龍雪山,沿途記者看到,昔日亂石裸露、寸草不生的的白沙壩子,布滿了晶瑩剔透的珍珠湖泊群。“這是麗江市集水、護水,保護水源營造的一道靓麗風景。”麗江市水利局局長邱忠泉告訴記者,麗江市通過實施麗江壩子水資源監控規劃、水生態修復與保護規劃等一批重點水資源保護項目,有效保護了水源。

  為有效解決長期存在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低的問題,麗江市制定了《麗江市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規劃》,計劃投資32.06億元,圍繞“一壩、三湖、一園、三縣”開展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去年,麗江市全面啟動實施了麗江壩地下水保護及涵養工程、老君山國家公園水生態系統保護工程、白沙片區水源地和生態湖泊建設與保護工程和黑龍潭水源補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一批水資源保護項目。同時,通過實施水資源開發利用3年攻堅計劃,建立健康優美的水生態與環境系統,實現“泉湧、湖清、河暢、水淨、景美”目標,把麗江建成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先導區、示范區和生態良好、河湖健康、文化完整、全面發展的世界名城。

  保護耕地:重規劃、巧布局

  麗江火車站,一幅掩映在青松翠綠之中的優美畫卷。采訪中,麗江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王育勤告訴記者,麗江火車站經歷3次選址以後,最終將站址確定在不占用一分優質耕地和基本農田的五台山一帶。

  這是麗江市重規劃、巧布局,促進耕地保護的典型案例。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規劃引領,強化規劃銜接協調,統籌處理城鄉建設與保護耕地的關系,先後投入3000多萬元,修編了《麗江市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了5個縣區縣城總體規劃、53個鄉鎮集鎮總體規劃、4902個村莊規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城鄉及城市功能分區和布局規劃體系,實現了市域規劃全覆蓋。

  同時,按照“嚴格保護一批、調整上山一批、新布上山一批、納入總規一批”的總體要求,全面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近期建設規劃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調整、完善和銜接工作,促進全市耕地保有量淨增7.8萬畝,其中基本農田淨增6.2萬畝。

  保護環境:創模范、促減排

  “創建國家環境模范城市,是麗江市保護環境的行動目標之一。”采訪中,麗江市環保局局長關明洪告訴記者,為了全面改善麗江的環境質量,創建宜居樂居城市,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作出了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重大決策。

  去年,市政府與34家創模成員單位簽訂責任書,向國家環保部遞交了創模申請。目前在創模的26項考核指標中,已有17項指標達到考核要求,達標率由啟動時34.6%上升到65.38%。在創模規劃和實施方案要求的8大工程、56個重點項目、22項管理措施中,已有6個重點項目實施建設,22個管理措施類項目全面啟動。

  同時,篩選確定了26個污染減排重點項目,完成了麗江益多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13個農業源污染減排重點項目,關閉了永勝瓷業有限公司生產線等3個結構減排項目。對在建金沙江中游電站、大麗高速公路、泸沽湖機場、文海水庫、小米田水庫和老君山國家公園等重點項目進行現場檢查,確保了流域和區域生態環境安全。嚴格規范排污許可證管理,切實提高污染防治水平。規范危險廢物管理,組織開展了生產化學品環境情況調查,建立健全了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制度。

  保護生態:搭載體、強理念

  日前,記者來到地處小涼山區的寧蒗彝族自治縣采訪,看到昔日光禿禿的小涼山處處披著綠裝,無論是彝家山寨還是摩梭人家,都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美麗迷人的畫卷。這是寧蒗縣扎實推進美麗小涼山建設取得的喜人變化。去年揭曉的“尋找中國最美風景縣”走進雲南活動,把寧蒗評為“尋找中國最美風景縣榜外榜”,裡格村入選“雲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

  建設美麗麗江,是麗江市保護生態推出的一項新舉措。去年,麗江市通過深入實施七彩雲南麗江保護行動、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麗江建設,使麗江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生態更加完美。

  “這幾年來,我們廣泛開展了生態市、縣區、鄉鎮、村創建工作,完成了麗江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和1區4縣生態縣區建設規劃的編制和專家評審工作。”關明洪介紹說,層層創建生態市、生態縣區、生態鄉鎮、生態村、綠色學校成為麗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去年,麗江市成功申報黃山鎮為國家級生態鄉鎮,拉市鎮、黎明鄉、石鼓鎮為省級生態鄉鎮,七河鎮共和村為省級生態村。

  記者手記

  保護提高美麗度

  養眼的藍天、養肺的空氣、養身的食品,享受到自然人文的滋養,這是人們對優美環境的美好期盼。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藍天白雲、清新空氣、青山綠水是麗江最大的本錢。2000萬國內外游客之所以紛至沓來,是因為麗江有足夠打動人心的“本錢”。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麗江的目標,生活富裕但環境退化更不是麗江的追求。麗江始終致力於保護好青山綠水、藍天白雲,保護好田園風光、民族文化。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人的欲望無窮,走出保護麗江新路,我們首先要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開始,千方百計提高麗江的美麗度。”正如麗江市委書記羅傑所說的那樣,麗江市在產業發展中,更加注重制定和實施環境保護規劃;在城市建設中,更加注重建築設計、建築材料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在產品生產中,更加注重嚴格執行綠色環保和質量安全標准;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環境衛生,善待生命。

  麗江始終堅持保護發展理念,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原則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並體現在保護好雪山、保護好古城、保護好水源、保護好耕地、保護好環境、保護好生態系統上。

  在保護麗江上,麗江人有“耐得住”的定力、“靜下來”的堅守,為子孫後代留下遺產、留下空間、留下財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