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湖南:鳳凰古城被淹敲響古城保護警鐘

湖南:鳳凰古城被淹敲響古城保護警鐘

日期:2016/12/13 22:40:15      編輯:古建築紀錄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土地總面積約10平方千米,由苗、漢、土家族等28個民族組成,為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2001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4A級景區,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美譽。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美麗的小城,卻在7月15日遭遇了暴雨的襲擊,“三百年一遇”的洪水使整個鳳凰縣城浸泡在大水中,古城內各旅游景點被迫全部關閉,12萬余名居民和游客被緊急轉移,受災店鋪近4000家,因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2億元。據資料顯示,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鳳凰古城就曾連續遭遇水淹,古城為什麼洪災連連?值得我們深思。

    古城規劃不合理開發無序加重災情

    地質專家和當地官員表示,鳳凰古城連年發生水災與其所處的地形有關,古城在一條狹長的山溝裡,沱江從中流過,河道不寬,從西北到東南地勢逐漸降低,兩邊都是吊腳樓,發生洪水後地勢低窪處容易被淹。除此之外,還與水庫洩洪有關,沱江上新修的數座橋梁,橋梁橋墩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離水面特別低,洪水來臨便被吞沒,這些橋在洪水中不僅不能通行,反而成為礙洪的物體。同時,沱江兩岸及河面一味造景,路面硬化和植被破壞,造成地表水直排至沱江的流量大增、速度加快,造成行洪排水不暢。更重要的是,古城自身管理規劃的不合理,對安全隱患的漠視,愈演愈烈的旅游開發,酒吧、旅館越來越靠近江邊,改變了河流斷面,最終導致古城落難。

    鳳凰該如何“華麗轉身”?

    首先,旅游城市的建設布局要考慮自然災害因素的影響。鳳凰作為河流峽谷中的城市,容易受山洪、泥石流的襲擊,因此建築的高度應該高於歷史最高水位,並且還要適當留出一些余量。

    其次,防止商業資本的過度無序開發導致的安全隱患。政府有必要對火熱的旅游業態展開重新規劃,對經營活動加強梳理和規范。

    再次,對於游客荷載量密度日益增加的核心區,可以“擴容提質”,減輕核心區的壓力,對游客進行適當的分流,同時也能提高游客的旅游滿意度。

    鳳凰縣旅游局局長任真君表示,從去年開始已對整個古城的布局實行兩種管理原則,第一是市場准入,第二是總量控制。“根據這個我們做了一個規劃,古城業態的發展要根據商業布局規劃去做。根據鳳凰常年游客量的基數,不能讓業態無限地擴張。達到基數以後,相關部門就停止辦證審批。”他表示,整個鳳凰古城已經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同樣按照業態規劃,政府有意識地出台了轉型升級的優惠政策。‍

    鳳凰古城“落水”給景區開發敲警鐘如何保護古城

    對歷經風霜的古城而言,今年似乎並不太平:一月,一場大火令香格裡拉縣獨克宗古城被燒掉近三分之一;三個月後,又是一場大火,麗江束河古鎮燒毀了四個庭院,損失慘重;而今,一夜暴雨過後,沱江水位上漲,美麗的鳳凰古城被淹……一系列天災人禍,讓這些擁有美麗名字的古城成為脆弱的代名詞,也讓人們意識到了喧囂古城基礎設施的危機四伏。如何在保護與開發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是對地方景區的工作能力和智慧的一種挑戰。

    在當今商業化過度開發的時代下,無論古城如何千差萬別,開發模式卻大相徑庭,因此有專家總結古城旅游業的開發套路:“首先是先風風火火去找有資本的開發商,然後不經專家論證也不向當地百姓公示,完全按照商業營利的需要制定方案,把古跡當景點,把遺產當賣點;然後是‘騰籠換鳥’,遷走,甚至遷空原住民,使古城失去活的記憶和生命;沿街全改成店鋪,招引商販。然後是在街頭屋角掛紅燈籠,插彩旗;為了客人翻番,收入翻番,隨心所欲地增加景點,甚至動手造假,這就是當下最時髦的一個詞兒--打造了。”這帶來的結果是,在古城保護和開發的關系中,前者顯然處於弱者。

    對此,有專家認為,現在古城鎮景區存在重開發輕保護、重物質輕精神、重物件輕居民等現象,多數古城旅游開發商業氣息過濃,為迎合游客需要不顧歷史的真實,隨意造景、編造故事、“移風易俗”,導致歷史文化價值流失和旅游的不可持續發展。而在我國,雖然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正在加強,但是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歷史街區、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環境的法律法規卻不夠系統、嚴格,留下了很多法律空白。更為嚴重的是,我國很多地區、部門執行相關法律法規不力,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可持續發展,不進行科學保護,造成了保護性、建設性破壞。

    對於保護古城鎮的理念問題,要強化敬畏之心,珍重歷史,珍重古人,真正認識和重視歷史文化遺跡對國家、民族發展的價值和重要性。在科學理念下建立系統保護觀念,重視文化價值,淡化經濟價值;強化利用觀念,淡化開發取向。同時既要重視文物單體建築,也要重視歷史街區;既要重視建築體系,也要重視社會系統;既要重視歷史文化城市,也要重視歷史文化環境。

    面對這次暴雨洪災,鳳凰古城暴露出它脆弱不堪的一面。此次遭遇的暴雨洪水,確實是創了水文紀錄,但如果古城防洪能力強,城市管理和規劃得當,古城的商業開發沒有讓古城不堪重負,阻礙了抗洪洩洪能力,損失何至於如此慘重?過度的商業開發更是讓古城在面對自然災害的時候雪上加霜。因此,古城的修繕和保護應遵循“四性”原則,即原真性、完整性、可讀取性和可持續性。在保留單體建築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周邊環境保護的完整性,保留原住民,這樣才能留存城市的記憶,珍藏人類的感情,傳承文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