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天津獨樂寺

天津獨樂寺

日期:2016/12/14 17:31:0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天津獨樂寺山門

天津獨樂寺山門

天津獨樂寺

天津獨樂寺

    獨樂寺俗稱大佛寺,位於天津薊縣城內西大街。是一座享譽中外的千年古剎。獨樂寺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十年(公元636年),遼代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明萬厲、清順治、乾隆、光緒年間維修,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設觀音閣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並建寺東行宮。獨樂寺占地總面積1.6萬平方米,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四間,上下為兩層,中間設平座暗層,通高23米,是國內最古老的高層木結構樓閣式建築。

    傳說安祿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師,因他想做皇帝,“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而得寺名。古寺建於唐貞觀十年,遼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為國務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津門十景之一。獨樂寺現已列為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清單名錄。

    該寺山門和觀音閣為遼代建築,其它都是明、清所建。布局、結構都比較奇特。全寺建築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部、西部分別為僧房和行宮,中部是寺廟的主要建築物,白山門、觀音閣、東西配殿等組成,山門與大殿之間,用迥廊相連結。這些都反映出唐、遼時期佛寺建築布局的特點。

    歷史沿革

    寺之得名,一說是安祿山在此起兵叛唐,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名;一說是寺西北有獨樂水,故名。相傳創建於唐貞觀十年(636年)由尉遲恭監修,後毀。遼統和二年(984年),秦王耶律奴瓜重建。其後,又多次進行修繕和擴建,特別是在明萬歷、清順治、乾隆、光緒時期和1949年後,工程規模都比較大。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寺前曾砌照壁,並在寺側興建行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寺內有觀世音菩薩的大塑像,故又稱“大佛寺”。

    寺前是乾隆十八年擴建的照壁、東西配殿和東院的行宮,完全是清代模式。

    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時期和1949年前夕,獨樂寺遭到了嚴重破壞,珍貴文物被洗劫一空,一些塑像和壁畫遭到損壞,寺院殘破不堪。1949年後,獨樂寺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撥款維修,最後一次維修是1998年。如今寺院和佛像均已修葺一新,千年古剎重放光芒。本寺屬密宗體系,著名方丈有談真太師。此寺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天津市文物局管理。

    獨樂寺自創建以來一直是宗教活動中心。1961年獨樂寺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獨樂寺已和白塔寺、魯班廟、鼓樓一起成為薊縣古城內的著名旅游景點。

    獨樂寺三絕:談到獨樂寺,就必須要說說獨樂寺的“三絕”:

    一、獨樂寺觀音閣是我國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

    二、觀音閣內的觀音菩薩像是我國僅存的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

    三、獨樂寺山門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尊貴的庑殿頂山門。

推薦閱讀:

莆田千年古剎國歡寺亟待保護

中山三溪村能否保留一方“淨土”?

瑞士保護文物古建經驗的啟示

太原杏花嶺區又新增文保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