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政府與開發商如此協商 長沙120米古城牆僅護20米

政府與開發商如此協商 長沙120米古城牆僅護20米

日期:2016/12/13 22:26:22      編輯:古建築紀錄

 

 

  昨日,湖南省文物局。長沙市文物局局長曹凜正在向記者們講解長沙潮宗街古城牆概念性保護方案。記者陳勇 實習生楊旭

  經過長沙市政府、開發商以及專家的多次協商與論證,長沙潮宗街古城牆如何保護終有定論。昨日,湖南省文物局召開情況說明會,該局文物處處長熊建華披露,古城牆將采取“原址保護與異地遷移保護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保護,而原址保護的城牆長度約為20米,是總長120米的古城牆中“保存最完好、信息量最豐富、價值最重要的一段”。

  對於為何只保留20米,熊建華表示,除了基於文物保護、地質狀況等基本因素的考慮外,還兼顧了開發商即長沙開福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修改原有建築方案的可行性。

  這20米的價值

  保留了戰爭痕跡,能全面反映城牆價值

  長沙潮宗街古城牆的珍貴之處,不僅因為古城牆跨越宋元明清等朝代,還有城牆保存的完整性。

  “宋代城牆保存到現在的已很罕見,全國僅有十幾處,湖南此前僅在茶陵縣發現一處,現已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柳肅介紹說,潮宗街古城牆共有兩段牆體,內側牆體屬宋元時期,外側牆體屬明清時期,兩段牆體呈現明顯的疊壓關系,其中還保留著明顯的戰爭痕跡:現場不僅發現了刻有“忠義軍”字樣的城磚,展現了抗金時期長沙保衛戰的景象,明代的城牆還有一段堆砌凌亂,“應該是當時長沙在抵御外敵入侵時,城牆被毀壞後,在倉促之中砌起來的。”

  另外,潮宗街古城牆還體現了近千年來湘江河道的變遷,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介紹,對照土層結構和古地圖可以得知,目前所發現的古城牆之外就是湘江,該地段距現在的湘江河岸有100多米,“說明湘江河道發生了位移”。

  熊建華十分認同上述專家對於古城牆價值的判斷。他補充說,潮宗街古城牆是長沙乃至湖南的又一次重要的城市考古發現,記錄了長沙古城生長變遷的過程。“為向後人充分展現古城背後的長沙城史,我們希望這120米都能夠原址保留。”熊建華說,古城牆所處的位置是長沙市中心,與湘江、營盤路地下隧道、五一廣場地鐵等地點均相距不遠,“這麼多的地下工程,地下情況也非常復雜,要想全部將古城牆保護起來,確實是一項很艱難的技術工程。”

  針對古城牆原址保護長度的問題,專家曾多次進行現場考察和論證,並在23日召開的專家會上,最終確定了對其中保存最完好、信息量最豐富、價值最重要的20米古城牆進行原址保護,其余進行異地遷移保護。據一位與會專家介紹,這段20米城牆年代疊壓關系明顯,並保留了戰爭痕跡,能夠全面反映城牆價值。

  “現在我們只能說,原址保護不少於20米。因為隨著發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如果發現了更多更為珍貴、有價值的遺址,也可能列入原址保護的行列。”熊建華說。

  這20米的由來

  政府與開發商協商的結果

  如熊建華所說,120米的潮宗街古城牆全部保護很難實現。

  資料顯示,長沙開福萬達廣場A、B、C、D四區項目總占地180畝,總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古城牆橫跨該項目C、D兩區,若要將其完整保留,意味著更大的工程量和更高的技術難度。

  而這段20米長的城牆剛好處在萬達廣場經調整後的一座3層裙樓之下,如果再向兩邊延長,就會深入兩座分別高150米和193米的高層建築底部,這對建築方案的調整來說,難度將更大。

  同時,萬達方面已經在長沙市城鄉規劃局網站上掛出了調整之後的建築方案:C、D地塊合並,原有4座住宅樓改成兩棟更高的寫字樓。

  在柳肅看來,20米的確是政府和開發商雙方協商的結果。柳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古城牆保護的最佳方法,是原址建設長沙城牆博物館。“不過現在看來,能夠實現部分原址保護,已經來之不易了。”記者徐海瑞  中國規劃網長沙2月28日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