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湖北玉泉寺 智者大師隱居處

湖北玉泉寺 智者大師隱居處

日期:2016/12/14 17:32:02      編輯:古建築紀錄

湖北玉泉寺 智者大師隱居處

    當陽玉泉寺山門

    玉泉寺座落在離湖北省當陽縣城西15公裡的玉泉山東麓。因玉泉山形似覆船,故又名覆船山或覆舟山。這裡谷幽澗深,洞靈石秀,曲溪婉蜒奔瀉,珠泉晶瑩清澈,風光绮麗,被稱作“三楚名山”。馳名中外的古剎玉泉寺就靜臥玉泉山的腳下。1983年國務院確定玉泉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玉泉寺歷史久遠,早在東漢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普淨和尚就在這裡結茅為庵,打坐修行了十余年。到隋開皇年間(581—600年),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額和尚在這裡正式創建了玉泉寺,與南京棲霞寺、山東長青靈巖寺、浙江天台國清寺並稱為“天下叢林四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全寺有殿宇50處,共396間,建築面積達120畝,十年動亂中,不少廟宇佛像被毀壞。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有關部門對玉泉寺進行了全面維修。

    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將“玉泉寺及鐵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8月,玉泉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由文物部門移交給佛教界管理使用。在寺僧人成立了“當陽縣玉泉寺管理委員會”管理寺務,明玉法師任主持。1987年月,玉泉寺恢復了十方叢林體制,明玉法師升座為方丈,並按照叢林制度按排了相應的執事。 

推薦閱讀:

商後期 羊首勺

大理雲龍縣諾鄧村

喜馬拉雅山發現1500年前人類遺骸(圖)

江西樂安明清建築鄧世第保存完好

湖北玉泉寺 智者大師隱居處

    當陽玉泉寺鐵塔

    來到玉泉寺,首先看到的是矗立在山門外巍然挺拔的稜金鐵塔。這座鐵塔,被譽為“古代建築中的明珠”。鐵塔原名“如來捨利寶塔”,建於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塔基為特制青磚砌成,塔身全為生鐵鑄造,高17.9米,13層,重10.66萬斤,是中國現存最高、最重、最大的鐵塔。因塔壁為八面樓閣式造型,雕有千余尊小佛像,故又稱“千佛塔”。塔頂為仿木結構的腰榴斗拱,在角梁飛檐的前端,鑄出凌空龍首,用以懸掛風鈴。塔身微向北傾斜。宋代工匠們為了減弱冬季凜例的北風對鐵塔的影響,特意將塔的上半身向北傾斜。這座鐵塔已歷經千年,依然巍然屹立,真不愧是中國古建築藝術和冶金技術史上的傑作。

    玉泉寺山門牌坊,又稱“三圓門”,門的正上方鑲嵌著“三楚名山’’四個蒼勁有力的金字,這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所題。進山門,跨越清溪橋,穿過天王殿,便是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玉泉寺的主體建築,始建於隋初,鼎盛於唐宋,達到面闊九間,進深七間,占地1253平方米。整個建築以72根楠木大立柱支撐,立柱周圍達2。2米。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外型雄偉壯觀,是湖北省現存的最大最古老木結構建築。為了保護這一年久失修的古建築,1982年至1984年,政府撥出專款對大殿進行了落架大修,灰頂朱柱,飛檐翹角,典雅大方,以古樸莊重的雄姿聳立在美麗的玉泉山下。大殿內的釋迦牟尼、彌陀、藥師、觀音四大塑像也重新塑造一新,兩側供奉著十八羅漢。大殿正中懸掛著“智者道場”四個大字的匾額。 

推薦閱讀:

商後期 羊首勺

大理雲龍縣諾鄧村

喜馬拉雅山發現1500年前人類遺骸(圖)

江西樂安明清建築鄧世第保存完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