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鎮在哪裡 古鎮在別處

古鎮在哪裡 古鎮在別處

日期:2016/12/13 22:25:28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一邊以“維修”或“保護”的名義拆掉真文物,一邊投入巨資建假“古董”,這樣的故事幾乎就沒有停止過,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旅游大躍進的時代,重建乃至新建一些真偽古董,總是比提升旅游服務軟環境更能在各地大行其道。惟其如此,那些至少還保留了大部分歷史風貌的古鎮便值得格外珍惜。
    對於眾多的古鎮而言,發展旅游就像一個悖論:旅游帶來的龐大客流打破了原本寧靜的生活、改變了原住民的生存狀態,但若沒有旅游,許多古鎮、遺跡也許早已被拆得一干二淨。在吸引游客拉動經濟和保持歷史風貌之間尋找平衡,失敗案例實在是比成功案例要多得多。對此,古鎮保護專家阮儀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再強調,歷史文化遺產都是非常脆弱的,對古鎮的旅游開發而言,急功近利地引進商業設施是“引狼容易送狼難”,一定要慎重。古鎮首先是個“鎮”,要適宜生產生活,才能把人留住,同時用旅游的收益反哺古鎮,適度發展、相輔相成,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發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就像江南的許多古鎮,明清時期的房子不能動,但石板路下做了硬化,市政管線埋了進去,建了污水處理廠,在保持了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實現了生活的現代化,這樣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對游客而言,走進古鎮、古建,探尋的其實不止是建築本身,而是那一種不同的生活狀態和文化傳承,沒有了這些,修得再好的古鎮也會失去靈魂。驚蟄已過,初春到來,本報記者為您探尋了一番江南古鎮的“私家”玩法——不是走馬觀花的觀光,而是深入到古鎮內部去感受那裡的氣息,和那兒的居民一起曬曬太陽聊聊天,細品那裡古鎮的味道。旅游本身就是一種“生活在別處”的體驗,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選擇江南,除了氣候原因,那邊持久的繁榮富庶、文化底蘊深厚,也使得在古鎮保護上做得相對較好,這對其他地區發展古鎮游、乃至如何做好歷史文化游這篇文章,都會大有裨益。□孫偉業  北京3月11日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