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下午6點10分左右,在南京中山路德基廣場邊的慢車道上,一名中國女孩與一外籍男子因為交通摩擦發生了沖突。據了解,兩人的摩擦因外籍男子的舉動而升級,他向圍觀的市民豎起了中指,有圍觀市民與他發生了肢體沖突。事發後,南京警方迅速趕至現場進行了控制,並將涉事者帶回調查。
老外與南京女孩因小碰擦起了沖突,在此過程中,誰是誰非,筆者無法斷言。然而,在兩人沖突的過程中,老外竟對周圍的人豎起了中指,他的這一舉動無疑激怒了圍觀的市民,繼而就有人沖上前去毆打了老外。很顯然,老外的舉動很不禮貌,甚至帶有侮辱性質。圍觀的人可能原本只是想要進行勸架,卻不曾想莫名地受了這般委屈,繼而動了手。筆者非常能夠理解當時圍觀者的憤怒心情。然而,是不是因為老外做得不對,我們便有了打他的理由了呢?筆者認為以暴制無理並非良策!
眾所周知,中國乃禮儀之邦。誠然,外國男子的行為令人憤懑不已,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肆意毆打他人的理由!倘若人人都因為受了委屈而做出相應的報復舉動,那我們和那些做出無理舉動的人又有什麼區別!不得不說,部分旁觀者的這番舉動實在有些沖動,甚至是魯莽。
古斯塔夫·龐勒在其著作《烏合之眾》中提出了“群體無意識”一說。筆者認為,部分圍觀市民上前毆打老外,其行為不單是為了挽回面子,也是因為身處群體中的他們無法冷靜地進行思考。盡管事態很快就被制止了,警方也即刻趕到了現場,但此事依舊值得我們深思。如果每個人都像那幾位圍觀市民一樣沖動,那麼事件的最終結局是否又將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呢?
老外無禮,但我們不能以無禮回之。在表示抗議的時候,我們理當注重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切莫被一時的憤怒沖昏了頭腦。筆者認為,在極度不滿中卻仍能冷靜思考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