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曲陽北岳廟:內涵豐厚的文化藝術殿堂

曲陽北岳廟:內涵豐厚的文化藝術殿堂

日期:2016/12/14 17:31:45      編輯:古建築紀錄

北岳廟

    北岳廟,坐落在曲陽縣城內西側。廟內建築精巧,雕梁畫棟,氣勢雄偉,蔚為壯觀,並建有碑廊、石刻館、博物館等,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間(500-512年),而後,唐、宋、元、明、清諸代屢加修葺。北岳廟占地長542米,東西寬321米,總面積為17.4萬平方米。其建築格局,采用的是以中軸線為主,西廂對稱的與古典建築形式。廟內主體建築“德寧之殿”在中軸線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飛石殿、三山門、凌霄門、御香亭、朝岳門、午門等。正殿兩側為東、西昭福門。

    德寧之殿是北岳廟的主體建築,該殿坐北朝南,面闊九間,進深六間,外帶回廊環繞,重檐庑殿式,琉璃瓦脊,青瓦頂,高30米,占地面積2009.8平方米,為宮殿式建築,雙檐高琢,以青瓦鋪頂,黃色琉璃瓦為殿脊。整個大殿建在石砌的台基之上,殿內柱子的配列采用誠柱法,梁架為中柱式;殿檐斗拱為一朵、二朵式。全殿面寬9間,進深6間,下層四周為走廊,地面均以方磚、條磚墁地。殿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欄板望柱,柱頭裝飾有石雕獅像,殿四角有螭頭。

    北岳廟最為壯觀的是“德寧之殿”內的壁畫,殿內東、西兩壁有高大的壁畫,高6.5米,長17.6米,有唐代畫聖·吳道子所畫的“天宮圖”,北山牆背後繪有巨幅彩色壁畫“北岳恆山神出巡圖”,壁畫高8米,長27米,東西兩側壁畫各高8米,長18米,壁畫總面積為504平方米。

    壁畫內容:東壁畫為《雲行雨施》,繪有眾多天神、地祗,興雲布雨,普降甘霖,為民造福的形象,最大的人物高達3.3米;西壁畫為《萬國鹹寧》,畫的是眾天神勝利完成興雲布雨的任務後偃旗息鼓、得勝回宮的情景。西壁的天神(鐘馗)是全幅壁畫之精華所在,肌肉粗健、相貌猙獰、橫槍倒戈、騰空飛奔。兩壁畫共有人物73人,眾多任務形象無一雷同,個個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北山牆壁畫是《北岳恆山神出巡圖》。

推薦閱讀:

吉祥物的正確擺法

徽派建築的風水之美與徽州古村落裡的風水文化

龍脈方位辨

周易與風水文化:中國古建築哲學解析


    相傳曲陽北岳廟壁畫人物與趙縣柏林寺壁畫上的水皆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所繪,所以有“曲陽鬼,趙州水”的傳說。曲陽的“飛天神”和當年趙州(趙縣)柏林寺大殿壁畫上的“水”均為唐代吳道子所畫,故有是說。

    北岳廟內存有碑、碣、經幢200多通,並建有碑廊、碑樓,是河北省最大的碑群之一。從時代上說,自南北朝北魏、北齊、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和民國各代碑刻俱全,跨越1500多年。碑刻內容多為歷代重修北岳廟的記載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的用詩、詞、歌、賦記的觀後感。從書法藝術上講,真、草、隸、篆和行書等字體均有。

    碑刻中最早的北魏和平三年(公元462年)刻制,是全國現存碑刻中極為寶貴的稀世珍品。有“大唐定州北岳恆山靈廟之碑”、“大唐北岳祠碑”、“大唐北岳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廟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廟之碑”、“蘇轼詩詞碑”、“大元封加北岳手诏碑”等,堪稱書法藝術的寶庫,為我們研究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書法藝術的演變,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北岳廟內建有雕刻藝術館,保存古雕刻100多件。其作品有人物、動物、佛像、經幢等,尤以“西漢石虎”、“北魏石獅”、“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燈”、“唐代大佛”、“石佛笑和尚”、“金代經幢”為最佳。作品造型優美,刀工細膩,線條清晰流暢,充分展示了我國北方石雕藝術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風格和特點。

    北岳廟內建有博物館,建築風格為古典式四合院,共設青銅陶器、定窯瓷器、石刻造像等三個展室,展出文物精品200多件。館內門柱上均刻有書法名人題寫的楹聯。

    北岳廟不僅是祭祀北岳恆山之神的風光寶地,更是一座內涵豐厚的文化藝術殿堂。它集古建、繪畫、書法、石雕、定瓷等藝術之花於一身,璀璨奪目,光彩照人,向世人展現出我們偉大祖先的勤勞、聰明和智慧。

推薦閱讀:

吉祥物的正確擺法

徽派建築的風水之美與徽州古村落裡的風水文化

龍脈方位辨

周易與風水文化:中國古建築哲學解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